向日葵病虫害的常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
来源:网络 2018-6-20 17:27:00 |
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向日葵病虫害的危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每年造成的减产约45%左右,已经成为影响向日葵生产的主要因素。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向日葵病虫害的常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向日葵霜霉病 1 建立无病留种田。严禁从病区引种,千方百计地保护无病区。 2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3 选用抗病品种如辽葵2号、汾葵杂2号、抗3Ax恢6、CM592等。 4 怀疑有霜霉病的要检测向日葵的内果皮和种皮,明确带菌率。发病重的地区用种子重量0.5%的25%甲霜灵拌种。 5 适期播种,不宜过迟,密度适当,不宜过密。田间发现病株及時拔除并喷药或灌根,防止病情扩展。 防治方法: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或72%霜脲·锰锌或72%霜霸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 二、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很广泛,发病较重,可造成向日葵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对向日葵生产威胁很大,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类型,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花腐型病害表现为花盘受害后,盘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褐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在瘦果和果座之间蔓延,形成黑色菌核,花盘腐烂后脱落,瘦果不能成熟。受害较轻的花盘,结出的种子粒小,无光泽、味苦、表皮脱落,多数种子不能发芽。 1 防治方法:首先要注意实行轮作倒茬和清除病残体。提倡向日葵与糜黍、谷子、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与豆科、茄科连作。轮作年限至少3~5年。秋收時尽量清除秸秆,刨出根茬并深翻10厘米以上。 2 化学防治:包括用2.5%适時乐种衣剂包衣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小時;防治立枯型可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公斤拌适量砂土,结合播种均匀撒入播种机开沟内;田间发病初期用速克灵或菌核净对水逐株灌根防治,每穴2—3两药液,每隔7—10天灌防一次,至少两次。防治烂盘可用40%纹枯利(菌核净)800倍~1000倍液、乙烯菌核利或50%速克灵500—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或多菌灵500倍液在盛花后间隔7天,连喷2~3次。 三、向日葵葵螟 向日葵螟成虫和幼虫都可危害,成虫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夜间8時~9時,集中在葵花地取食、产卵。8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取食种子,常把花盘咬成很多隧道,并吐丝结网;遇雨時常使花盘腐烂,降低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在向日葵盛花期、幼虫未蛀入籽实前,喷施敌百虫,防效在90%以上,但对蜜蜂有害,造成空壳多,所以要慎重使用,或5%抑太保(定虫隆)乳油,每公顷用0.375—0.45升,或35%赛丹(硫丹)乳油1.5—2.5升,对水300—450升,喷雾花盘。 也可选用生物药剂,如BT乳剂稀释喷施花盘。危害较重的地区,以防成虫为主,结合防治幼虫,在7月末8月初成虫盛发期用敌敌畏熏蒸或施放敌敌畏烟剂。 四、向日葵锈病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杂交品种,如DK119、3708、3148、C—101、澳$33等。 2,生育期长易感病的品种与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交叉或间隔种植。如星火花葵、黑大片等与3708、DK119等交叉种植。 3 降低越冬菌源。收获后,及時清除残株、落叶和根茬,秋季深翻地将遗留的病残体等翻入地下,深埋土中;同時清扫拉运途中散落的病残体;秸杆、花盘、碎杂物要集中存放。 4 加强栽培管理。施好底肥,增施磷钾肥,生长期还可喷磷酸二氢钾等叶肥,要勤中耕除草,注意雨后排水。 5 化学防治。 (1)抓住防治适期。向日葵锈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靠气流传播。降雨、田间湿度大是流行的主要原因,连续降雨,或叶片上出现夏孢子堆,要及時保护性防治。 (2)药剂拌种。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农药进行喷雾,重复要交替使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萎锈灵乳剂4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0%硫悬浮剂300倍液。15%三唑酮烟剂750—900克/亩熏蒸。第一遍喷后,隔10—15天再喷一遍,若病势仍然发展应喷第三遍。 (4)化学防治器械。向日葵锈病发生期,茎秆高,叶片密集,采用手提式烟雾发生机,可以在较远的地点使药剂达到防治区域。如朔日牌手提式烟雾机加乳油类农药防治。 |
相关阅读 |
如何防治水稻叶鞘腐败病 |
春季怎样防治蘑菇病虫害 |
教你种植市场性高的大豆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