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黑鳃金龟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措施 |
来源:网络 2018-7-9 16:56:00 |
黑鳃金龟甲又名华北大黑金龟甲,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该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果树的生长,给果农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果树黑鳃金龟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2毫米,宽8~1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泽。触角10节,鳃片3节,黄褐色。鞘翅长椭圆形。每鞘翅有4条明显的纵肋。前足胫节外侧3齿,内有方距1根。臀节外露,背板向腹下方包卷。(2)卯。长椭圆形,长2,5毫米,白色略带黄绿色光泽。发育后期卵圆球形,洁白,有光泽。(3)幼虫(蛴螬)。3龄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宽4.9~5.3毫米。头顶前刚毛每侧3根。肛腹板无刺毛列,只有钩状毛70~80根,散乱排列。(4)蛹。体长21~23毫米,初期白色,裸蛹,后期变黄褐色至红褐色,最后为黑褐色。 二、发生规律 大黑鳃金龟甲在华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其他地区均两年发生1代。成虫、幼虫均可越冬。在北方春季10厘米深土温上升到14~15℃时越冬成虫开始出土,土温升到17℃以上时成虫大量出土,5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21.7℃时成虫开始产卵,6-7月份气温23~27℃为产卵盛期,卵期10~15天,6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除少数当年化蛹羽化外,大部分幼虫在地温下降到10~5℃时下移土壤深层越冬。翌年,当地表10厘米深温度为5℃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13~18℃时上升至表层土壤活动取食植物根,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期,前蛹期12天。蛹期20天左右。7月初成虫开始出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出土盛期。 大黑金龟甲成虫晚9时出土取食、交尾,有弱趋光性。成虫喜食大豆、榆、杨、柳、梨、苹果等叶片,对幼树危害较重。成虫多次交尾,交尾后10~25天开始产卵,每头雌虫产卵32~186粒,平均102粒。初孵化幼虫先在土中取食腐殖质,以后逐渐取食农作物、果树、苗木地下根部。随土壤温度升降,在土壤里垂直移动。卵和幼虫发育的土壤含水量为10%~20%,而以15%~18%最为适宜。土壤含水量过大或过低均不利于蛴螬生长发育。 三、生物防治措施 1.腮钩土蜂的保护利用。福腮钩土蜂体黄褐色,体长13~15毫米。翅展20~25毫米。(1)卵为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为浅灰色,孵化前褐色。(2)幼虫似蛆状,老龄幼虫体长12~23毫米,略弯曲。化蛹结土褐色茧。(3)世代生活史与大黑鳃金龟甲吻合,一年发生1代的占38.8%,两年发生1代占大多数。7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7~10天,7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以红麻、甘薯叶的蜜腺、菜豆花粉、蚜虫、蚧虫蜜露等补充营养。上午8~10时,下午4~6时取食交配。交配后1~2天,雌蜂即钻入土壤搜寻寄主2~3龄幼虫产卵,先用大颚挟持蛴螬。在胸部腹面注入蜂毒,使其暂时麻痹,产卵器涂抹胶汁,然后产卵,胶质变黑将卵固定。产1次卵历时8~12分钟,经15~20分钟寄主苏醒恢复活动取食。雌蜂寿命8~27天,一生产卵21~30粒。在一头蛴螬上只产1粒卵。8月中下旬为雌蜂产卵盛期,卵期4~6天。孵化时卵由前向后纵裂,在蛴螬胸部腹面咬一孔,固定虫体取食,幼虫4龄蜕皮3次,每蜕皮1次皮垫于腹下,向前咬一新食孔。在25℃,土蜂幼虫期为15.8天。幼虫体外寄生。4龄幼虫将蛴螬体食尽,只残留头壳和胸足。(4)山东省鲁南地区大黑鳃金龟甲自然寄生率7.0%~87.5%,8年平均寄生率34.9%,最高87.5%。福腮钩土蜂是控制大黑鳃金龟甲危害的重要天敌。(5)果园间作豆科作物及甘薯等为土蜂成虫提供补充营养,可提高土蜂寄生率35.5%77.3%。协调化学防治措施。地面不施呋哺丹等内吸杀虫剂、可在春末、秋末如蛴螬发生超标1头以上/平方米时,结合中耕撒施树盘土壤里。7~8月份树下树上不喷广谱剧毒杀虫剂,保护土蜂产卵。 2.绿僵茵的利用。绿僵菌属半知菌类,菌落呈绒毛状,在10~30℃温度内菌丝都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80%~90%,pH值为6.9~7.4。蛴螬感病初期,腹部体表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虫体死亡之后僵化,先从口部、体节间、气门等处长出白色菌丝,很快使幼虫体包被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体,不久产生橄榄绿色分生孢子,虫尸变黑绿色。能寄生30余科的2000余种昆虫和螨类。防治大黑鳃金龟甲、暗黑金龟甲和铜绿金龟甲等效果显著。 每亩放入2公斤绿僵菌粉(每克含孢量23亿~28亿个),拌湿细土50公斤,夏季结合树盘中耕除草施入土壤中,或挖数十个坑穴施。防治效果为64%~82%。蛴蜡病尸可存数年,对桃蛀果蛾越冬出土幼虫等亦有80%防治效果。 |
相关阅读 |
果园开春旋耕到底好不好?农户们到底该怎么做? |
葡萄叶片焦枯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
芝麻青枯病怎样防治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