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丁草胺在水田已无优势可言,是否会撤销用于水稻的登记?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2018-7-17 10:48:00
    

    丁草胺(butachlor)由孟山都公司在1961年推出,属酰胺类芽前处理剂。经芽鞘吸收后,能有效防止1.5叶前的稗草,并兼治部分一年生莎草和一些小粒种子的双子叶杂草。由于稗草使水稻减产严重,是稻田头号恶性杂草,业界普遍看好丁草胺的除稗性能,故习惯上又把丁草胺归类为“除稗剂”。

丁草胺在水田已无优势可言,是否会撤销用于水稻的登记?

    1984年,孟山都丁草胺在我国登记上市,商品名马歇特(Machete)。其后3-4年间,国产丁草胺相继投产。2001年,原药登记生产已达19家,产能为4万吨。

    2001-2008年间,在众多水田除草剂新秀相继登场的同时,我国丁草胺的生产和使用数量依然保持平稳上升态势,约为1.1—1.4(a.i下同)万吨,是同期世界其他水稻种植国丁草胺消费总量的3倍之多。在国产除草剂产量排序中,丁草胺曾有过名列第四的辉煌,其中2005年使用面积最大,约占稻田化除面积的40%。2009年丁草胺稻田使用比例开始下滑,但即使在2017年,仍然不低于24%。

    在我国除草剂发展进程中,丁草胺为什么能站稳脚跟长达35年之久?这是因为:

    其一,直到80年代初,除草醚曾经是我国水田除草剂的当家品种,2001年产量近万吨。但随着毒性试验的深入,确证了它存在致癌、致畸、致突变问题。为此,业界普遍希望尽快找到它的替代品种。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丁草胺是不二的选择。

    其二,8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劳动力转移,农(尤其是水)田的人工除草成本升高。许多农村经济状况改善之后,对除草剂的需求热情空前高涨。

    其三,丁草胺的除草效果优于除草醚,亩用药费不足3元。而且,它在稻田的拌药土的撒施方法,符合稻农的用药习惯。

    因此,丁草胺可谓生逢其时,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下子牢牢地占据了水稻化除的半壁江山。

    期间,丁草胺也曾遇到竞争对手。如除稗剂禾草特(禾大壮)能有效控制3-5叶期稗草,但该产品挥发性强,对水层要求严格,使药后异味沾染难以清除。而且中间体难以解决,无法国产化,用药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经过3几年后便失去竞争力;再如二氯喹啉酸(快杀稗),以有效控制6叶期以上的大龄稗草而著称,的确分割掉丁草胺不少的市场份额。但国产化前,售价过高。国产化后,连续使用后造成千金子危害猖獗的问题凸显,使其使用面积始终居于丁草胺之后,无法超前。90年代前后出现的几个磺酰脲类水稻除草剂,多数对稗草仿效不够理想,他们多是丁草胺的合作(混配)者,而不是竞争者。

    随着丁草胺在水田长期轮番使用,其缺点暴露逐渐明显。在华北、东北稻区,扁杆藨草、双穗雀稗、矮慈菇等难防治杂草发生频率明显增加,表明稻田杂草群落发生了恶性演变。在广东、湖南、江苏、浙江等老稻区,连续使用8年后,稗草对丁草胺的抗性指数达到高抗水平。如果说这是除草剂长期连续单独使用之后的普遍现象,丁草胺还显露出以下两个独特的严重问题。

    其一,隐性药害

    经丁草胺处理2-3周后,留心的使药者会发现,与其他除草剂处理田块相比,丁草 胺地块显得“透明度高”(图),即田块水面被稻秧覆盖的比例比较小,其原因是水稻秧苗受药后,株高、分蘖数和鲜重都有所下降。生长后期虽有所恢复,但水稻发育被推迟,出现 “贪青”晚熟现象。在单季稻区,若遇早霜年份,将会造成明显减产。技术人员称此为“隐性药害”,并认为与2,4-滴一样,丁草 胺是除草不增产品种。

    其二,对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毒性最高

    丁草胺对鱼的致死中量(LC50)为0.32毫克/升,毒性比丙草胺和恶草酮高5.5倍,比杀稗膦、苯噻草胺、禾草丹、禾草特和二氯喹啉酸等杀稗剂的毒性更高。以推荐剂量施药,受药田块地表水中的游离丁草胺浓度高达9.2mg/L,是致死中量的29倍。在使过丁草胺的水田,次日,鱼、虾、青蛙、蝌蚪等几乎全部覆灭,漂浮在水面,丁草胺是稻田及周围水域中有益水生动物的最强劲的杀手。我国每年丁草胺复盖的水面近2亿亩,这种现象已持续近20年之久,已经成为农业环境生态问题的隐隐伤痛。

    随着恶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双草醚等一批水稻除草剂新秀不断出现,丁草胺在水田已无优势可言。

    杀虫剂氟虫腈(锐劲特)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存在高毒风险问题,2009年7月1日开始停止在水稻上使用,并撤销用于水稻的登记.

    八年之后,丁草胺是否会像锐劲特那样,撤销用于水稻的登记?对此我充满期待。

相关阅读
注意,这个农药产品名称不准确应该修改
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在我国茶树上首次获得登记
国内毒死蜱市场冷淡 原药价格继续下滑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