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抗性问题已成全球面临的挑战,该如何应对呢? |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2018-7-21 10:48:00 |
由于长期大量单一不合理使用除草剂,导致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显著下降,同时也造成抗性杂草的发生。除草剂的抗性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 一、 杂草抗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 通常来讲,杂草的抗药性产生,是一些耐药性的杂草或具有抗药性的遗传类型被保留,并能繁殖形成一个较大的种群。以稗草为例,每株可产生70万粒种子,它会非常有效地大面积传播。从田间表现形式来看,由于一种或同一类型的除草剂大面积或长期连续使用,使用原来敏感的杂草对除草剂敏感性下降,以至常规剂量难以达到防除效果。 物竞天择,在除草剂的选择压力下,杂草体内基因发生突变或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结果提高了除草剂的解毒能力或除草剂与作用位点的亲和力下降,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体,随着抗药性个体的繁殖发展,最终产生了较大的抗药性种群。长期、大量、超量、单一使用除草剂,杂草产生抗药性是必然结果。但抗药性的形成速度受到除草剂的特性、杂草的生物特性、栽培方式等因素影响。 随着经济、信息、交通等因素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水稻种植户外出包地、农机跨区作业、农户自行跨区引种也是导致杂草抗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以稗草为例,每株尽管可产生70万粒种子,但在以前传播和扩散途径(水流、风、鸟类等)相对较少,杂交的可能性非常微弱。但近10多年来,农机跨区作业(特别是收割机)、农户自行引种以及水稻种植户外出包地活动频繁,导致抗性随着扩散。如湖南益阳、常德,安徽池州等地水稻种植户外出包地,将农机、农具、种子从某一区域带到了另一区域。我们经常在田间发现同样的田块条及栽培方式、同样的药剂,同样的剂量甚至同时施药时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防除结果。如湖南长沙、邵阳、益阳、常德或其他地区水稻种植户种植过的田块,快则2~3年,慢则4~5年,就会出现使用的药剂对杂草打不死的情况。如近几年湖南中稻出现大量莎草,很大程度与水稻种植户外出包地活动频繁有关。 不同区域的跨区种植,导致杂草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流频繁,一方面出现不同区域的抗药性杂草出现杂交的情况,另一方面导致不同区域抗药性杂草广泛传播,从而使用除草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没有规律可遁。 二、 抗性杂草如何综合治理? (1) 水旱轮作 不同作物要求有不同的播种期、群体密度、施肥、灌水和耕作方式。由于不同的轮作,这些因素通过改变农田土壤而影响杂草的种群结构。轮作方式的改变,对土壤中的种子保存是十分不利的,从而导致杂草种群结构的改变。为轮用不同作用靶标、残效期短、选择压力小的除草剂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从而致使杂草生物量、种子产量以及种群密度趋于下降。试验证明,水田改旱地后,稗草、异型莎草、千金子等水生、湿生性杂草,在经旱地1~2年大都死亡。因此,对于一些抗药性杂草发生严重稻区,可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治理抗性杂草。 (2)封闭处理 土壤封闭是直播稻、机插秧化除最关键措施,处理得当可达到85%以上控草效果。我们通过几年研究总结出了直播田封闭除草策略:亩用30%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20~150ml+有机硅10ml+迈飛油基飞防专用助剂20ml;亩用30%丙草胺乳油100~120ml +12%氯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ml+有机硅10ml+迈飛油基飞防专用助剂20ml;亩用30%丙草胺乳油100~120ml+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20ml+有机硅10ml+迈飛油基飞防专用助剂20ml在整地后(必须在播种前喷洒)均匀喷洒,喷洒后24小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要求田间无明显积水,播种后2~3天内无降雨。播种后喷洒必须在种子具根后放可进行,可选择亩用30%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120ml+迈飛油基飞防专用助剂20ml;亩用30%丙草胺乳油100~120ml+12%氯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ml+迈飛油基飞防专用助剂20ml。 (3) 科学混配 除草剂的科学混用是利用作用机制各异的除草剂科学混用后,作用位点增多,可延缓或克服杂草抗药性的产生或增强,延长除草剂品种的使用年限。科学混配农药,不是一锅炖,而是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多管齐下。 (4) 适期用药 以稗草为例,不同生长期的稗草对氰氟草酯敏感性差异很大,稗草在5叶前,特别是2叶期氰氟草酯对稗草毒力最高。而在5~8叶期,稗草开始分蘖,处于生命活动旺盛时期,稗草解毒酶量增加、代谢活性提高,从而使进入稗草体内的氰氟草酯在移动和传导的过程中被迅速降解代谢,氰氟草酯不能在稗草体内积累足以杀死稗草的有效剂量。但稗草在分蘖拨节后,又对氰氟草酯高度敏感。因此,使用高剂量氰氟草酯防除稗草时,应当在5叶前使用,避开分蘖拨节期使用。 另外,很多地方采用丁草胺做二次封杀。我们专家团队发现不同生长期的稗草对丁草胺的敏感性差异也很大。在稗草 2 叶期以前,丁草胺对正在发芽出土的稗草毒力最高,而对2叶期后的稗草毒力最低,二者毒力差可达 40多倍。稗草对丁草胺存在明显的自然耐药性,夏季敏感,冬季耐药性较高。因此,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使用丁草胺做二次封杀时,用药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同时要掌握好用药适期。 (5)助剂选择 助剂包括增加附着、保湿(如迈丝)、内吸促进剂(如千度)、增强跨膜传导(如安融乐)、提升表面张力及渗透性的有机硅(如菲蓝)、调节植物生长(如碧护)、安全防控剂(如安法戈、炽能量)等。助剂本身无毒,但加入到除草剂中使用,改变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转移和代谢,可提高药剂的除草效果,还可降低除草剂用量,使得抗性得到缓解。 前文我们提到,除草剂要杀死杂草,特别是内吸传导型茎叶除草剂,首先要通过质膜、气孔和角质层吸收。溶于脂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质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过质膜,但质膜内部又由水构成,油性物质很难与水亲合,从而在质膜内运输。因此,药液要通过质膜吸收并传导,最佳的物质是既亲脂又亲水。南非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通过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专利产品安融乐(卵磷酯+维生素E),特别是对于内吸传导型茎叶除草剂,如氰氟草酯、双草醚、五氟磺草胺等加入安融乐后,可显著提高对稗草和千金的防效。 高温时,杂草的气孔会关闭,从而导致杂草不能有效吸收除草剂。我们的专家团队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和研究发现,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如碧护、噻苯隆等)可促进气孔开放,从而利于杂草吸收除草剂。 (6) 器械改进 施药器械、药剂、施药技术是化学除草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除草效果的好坏与三者配置和应用密切相关。施药器械与药剂的关系,犹如枪和子弹的关系,两者不能分开。有良好的施药器械和药剂,如果使用技术、方法不对,既造成药物浪费、环境污染,除草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施药技术中雾滴大小、数量和均匀度三个重要因素,也会对除草效果带来影响。常用的喷洒技术有常规喷雾、低容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不同的喷洒方式雾滴的直径有所不同,一般可分5级:粗雾,雾滴大于400微米;中雾,雾滴大于201~400微米;细雾,雾滴101~200微米;弥雾,雾滴50~100微米;气雾,雾滴小于50微米。 在传统施药技术中,我们通常会认为,雾滴越大越好或者喷水量越多越好。经常会有一些专家告诉种植户施药量,用水量要足,要打透。实际上在使用触杀型除草剂性,用水量足效果会比较理想。但在使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以细雾或弥雾的效果最佳,特别是高浓度细雾喷施药效要远远优于常规粗雾或中雾喷洒。我们协会和合作社对稻田常用的几种施药器械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现远程喷枪(粗雾,亩喷洒量40L以上)喷洒药效最差;电动喷雾器(中雾,亩喷洒量15L左右)次之;植保无人机(弥雾,亩喷洒量0.5~2L)优于电动喷雾器;背负式低容量喷雾器(细雾,亩喷洒量3~5L)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细雾,亩喷洒量3~10L)最佳,但均匀度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要优于背负式低容量喷雾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田块可优先考虑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低容量喷雾器喷洒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在泥脚较深或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法进入的田块,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洒。 (7) 基因测序 通过对杂草进行基因测序,搜索除草剂抗性相关基因。建立杂草抗药性基因数据库。 (8) 生物技术 稻田养鸭、微生物除草或以虫吃草这些多样性生物除草技术应用。 杂草抗性不是是否会发生,而是何时会发生。近几年,我国抗性杂草种类会急剧上升,未来10年,我国抗性杂草或将大暴发,中国除草剂行业将进入抗性管理、减量施用为特征的抗性管理时代,技术推广任重道远。 |
相关阅读 |
苏利股份拟收购苏利化学及百力化学各6%股权 |
农药:澳大利亚农药与兽药管理局进一步限制使用倍硫磷 |
农药企业营销人员流动加速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