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素症的症状诊断、原因及防治方法 |
来源:网络 2018-8-9 17:01:00 |
玉米缺营养元素,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其品质和产量,通常称之为“缺素症”。本文对玉米缺素症的诊断、原因及防治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做好玉米种植工作。 1、缺氮症状:苗期缺氮植株生长受阻而显得矮小、瘦弱、叶片薄,叶片由下向上失绿黄化,从叶尖沿中脉间向基部发黄变色,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缺氮严重或关键期缺氮将直接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缺氮原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大量施用秸秆,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防治方法:①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氮能力。②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机肥料(如小麦秸秆)时,注意配施速效氮肥。③翻耕整地时,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作基肥。④地力不均引起的缺氮症,要及时补施速效氮肥。 2、缺钾症状: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中下部老叶叶尖、叶缘黄化或似火红焦枯;节间缩短,叶片与茎节的长度比例失调,呈现叶片密集堆叠矮缩的异常株型。 缺钾原因: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 防治方法:①确定钾肥的施用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6~10千克钾肥。②选择适当的钾肥施用期。③开辟钾源。充分利用秸秆、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钾肥资源,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等。④控制氮肥用量。目前生产上缺钾症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单一施用氮肥或施用过量而引起的,在钾肥施用得不到充分保证时,要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 3、缺镁症状: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间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缺镁原因: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 防治方法:在玉米苗期叶面喷施0.5%硫酸镁溶液1~2次。 4、缺锌症状:在玉米3~5叶期,出现花白苗,幼叶呈现出淡黄色至白色。严重时,幼苗老龄叶出现微小的白色斑点并迅速扩大,叶肉坏死,叶面半透明,似白绸或塑料膜,容易折断。 缺锌原因: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防治方法:可在苗期至拔节期每667平方米喷施0.2%硫酸锌溶液50~75千克,或在播种前期用硫酸锌溶液拌种。 5、缺硫症状:叶色褪绿,呈现淡绿色或黄绿色,叶片变薄,植株矮化,与缺氮症状相似。 缺硫原因: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以在苗期至拔节期每667平方米喷施0.2%硫酸锌溶液50~75千克,或者在播种前期用硫酸锌溶液拌种。 6、缺铁症状:苗期叶片叶脉间失绿呈现条纹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变白,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 缺铁原因: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防治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叶面喷洒0.1%~0.5%的硫酸亚铁或0.5%氨基酸铁1~2次。 7、缺硼症状:玉米前期缺硼,幼苗展开困难,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上部叶片脉间组织变薄,呈白色透明的条状纹,甚至枯死。 缺硼原因: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防治方法:可以在苗期至拔节期667平方米喷施0.2%硼砂溶液50~75千克。 8、缺钙症状: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矮小,新叶叶缘出现白色斑纹和锯齿状不规则横向开裂。新叶分泌透明胶质,相邻幼叶的叶尖相互粘连在一起,使得新叶抽出困难,卷筒状下弯。 缺钙原因:土壤酸度过低或矿质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机质在48毫克/千克以下或钾、镁含量过高易发生缺钙。 防治方法:在玉米苗期叶面喷施0.5%过磷酸钙溶液1~2次。 9、缺锰症状:幼苗叶片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而叶脉及其附近组织仍可保持绿色,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弯曲下披,根系细长呈白色。严重缺锰时,叶片会出现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 缺锰原因: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边的田块,锰易流失。 防治方法:可以在苗期至拔节期每667平方米喷施0.2%硫酸锰溶液50~75千克。 |
相关阅读 |
苦瓜白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
玉米种肥同播注意事项 |
青菜银纹夜蛾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