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薄翅野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
来源:网络 2018-8-24 14:52:00 |
茴香薄翅野螟又名油菜野螟、油菜螟、茴香螟等,是近两年危害油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因此,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虫害的防治。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茴香薄翅野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3mm,翅展26~30mm,黄褐色,头圆形黄色,触角微毛状,黄褐色,胸部腹部背面黄白色,前翅淡黄色,翅外缘具有暗褐色边缘,后翅白色微黄,外缘淡黄褐色。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头黑色,体长1.0~1.2mm,透明,随龄期增大,体呈土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8~24mm,头黑色,体黄褐色,背中线是一黄色纵带,两侧各有一灰色纵带,之下为淡黄色。幼虫共5龄,各龄头壳宽度依次为0.35~0.40mm、0.70~0.90mm、1.00~1.30mm、1.60~1.80mm、1.90~2.10mm。土茧:长11~13mm,土褐色,椭圆状。蛹:长10~12mm,被蛹,黄褐色,尾端黑褐色,腹部腹面有微突。卵:黄色,圆形呈饼状,2~34粒1堆,以5~19粒居多,直径0.7~0.9mm。初产颜色为黄绿色,后依次变为黄色、金黄色、黑色、白色(卵壳)。 2、生活史与习性 据观察,茴香薄翅野螟在西宁地区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20~50mm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5月下旬,越冬幼虫进入预蛹期,6月上旬进入蛹期,6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成虫6月下旬出现,9月上旬终见,发生期80d,高峰期在8月上旬。成虫有趋光性,寿命3~16d。白天栖息在草丛或马铃薯、小麦、油菜等植株中,稍有惊动便飞起,飞翔能力不强。成虫卵产在油菜角果表面、角果柄或上部枝杆、叶片等处。卵聚产,呈鱼鳞排列。每块卵2~34粒,以5~19粒居多,卵期6~9d。幼虫5龄,初孵化的幼虫分散寻找钻蛀部位,具有吐丝和转移习性,被害角果有多个孔洞,随着龄期增大,角果上有明显孔洞,每头幼虫可取食5~6个角果。老熟幼虫有吐丝缠绕枝条或角果筑网巢习性。9月上旬老熟幼虫离开寄主,在附近土层中结土茧化蛹。田间幼虫在7月上旬出现为害,高峰期在8月上旬。1代幼虫零星化蛹,9月上旬出现2代成虫。 3、防治措施 (1)诱杀成虫。6月中旬成虫羽化前,在田间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及性引诱剂,诱杀成虫。 (2)耕翻土地。作物收获后及时耙翻土地,消灭一部分虫茧,减少第2年羽化率。 (3)化学防治。在油菜角果初期喷施4.5%高效氯氰酯乳油6 000mL/hm2复配80%敌敌畏乳油240mL/hm2,或虫螨克0.9%阿维菌素乳油900mL/hm2复配80%敌敌畏乳油240mL/hm2,或杀敌灵15%阿维?毒乳油1 125mL/hm2,或百虫杀1.2%苦参碱?烟碱乳油750mL/hm2复配80%敌敌畏乳油240mL/hm2,喷药液450kg/hm2,连喷2次,间隔7~10d,防治效果较好。 |
相关阅读 |
草芯卷藏法介绍 |
花椰菜黑根的发生及防治 |
如何修剪成龄桃树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