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析探讨长江及全国河流旁农药品种的产能分布及未来发展形势 |
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2018-10-12 10:54:00 |
近期湖北等省份先后出台长江沿岸一公里化工企业治理政策(生态红线),我们梳理长江大保护中央及地方近期出台政策,同时结合大数据和GPS建模,来量化分析长江及全国河流旁农药品种的产能分布,评估未来3年具体品种的环境风险和停产可能性,领先于库存和价格变化,提前发掘投资机会。 政策梳理:中央、地方长江大保护政策陆续出台 习总书记2018年4月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的位置”。中央层面,2018年7月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预计后续会公开发布,这将是长江大保护领域未来3年纲领性文。 同时工信部2018年7月也出台文件,实施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到2020年,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力争率先完成。地方层面:江苏、湖北、江西等省份相继出台沿江化工企业整治方案。 ●湖北省:2018年6月印发文件,2020年底和2025年底前分别完成长江沿江1公里和沿江1-15公里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江西省:2018年5月印发文件,2018年底前取缔各类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2020年底前清除江西境内长江流域沿岸1 公里范围内未入园化工企业和“小化工”企业; ●江苏省:目标2018年底前完成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迁工作并大幅度削减宜兴/武进两地化工、印染、电镀三个行业的产能。 农药大数据建模:全国河网沿岸产能超四成,长江比例较高 江苏山东农药企业集中,沿长江企业比例高 我们选取截至2018年6月初从生态环境部获得的全国820 家农药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样本基本是涵盖了大部分合法产能)。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苏(196家)/山东(164家)/河南(73家)/安徽(44家)/河北(43家)省份农药企业较多,其中长江流域内省份共计369家农药企业,数量占比45%,大数据及GPS建模图像如下: 从各距离区间来看,全国约65%的农药企业距离江河较远,不受此次沿江化工企业整治直接影响。全国范围内距离江河1公里以内、1~3公里的企业数量占比5.2%、8.5%,而长江流域内这一比例分别为12.7%、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内的农药企业布局偏向河流更明显。 全国河网:1公里内产能约17.8%,除草剂及杀虫剂较高 整体来说,江河附近农药产能比例较高。位于1公里以内和1~3公里内的产能占比分别为17.8%、26.5%;其中,除草剂分别为15.2%、32.2%;杀虫剂分别为40.3%、6.7%;杀菌剂分别为10.4%、13.5%。靠近河流比例最高的农药大类为除草剂,杀虫剂次之。 从全国产能数据来看,主要农药品种在1公里范围内的产能比例约为17.8%。具体来说占比较高的产品种类有: 1)除草剂中的百草枯(37.7%)、烯草酮(26.3%)产能在全国3级河网1公里以内。 2)杀虫剂中的毒死蜱(46.2%)、吡虫啉(23.5%)、氯氰菊酯(46.1%)产能在全国3级河网1公里以内。 3)杀菌剂中的丙环唑(45.7%)、苯醚甲环唑(27.9%)、氟环唑(19.4%)产能在全国3级河网1公里以内。 从全国产能数据来看,主要农药品种在1~3公里范围内的产能比例约为26.5%。具体来说占比较高的产品种类有: 1)除草剂中的草甘膦(36.8%)、乙草胺(27%)在全国3级河网1-3公里以内。 2)杀虫剂的主要产品在此区间内分布的产能较小。 3)杀菌剂中的多菌灵(42.7%)。 总结来看,虽然部分农药产品产能在沿江3公里范围内占比较高,但是这些产能大多属于管理较为规范的大中型农药企业,且位于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重点化工园区等风险可能较小的园区内,具体整改措施需要参考各地具体实施方案,例如,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中提出“沿江1公里内不在化工园区内的极少数大中型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均已达标的可以暂不搬迁,但必须制定更高要求的改造计划”。 2018年苏北化工园区停产整治、环保督察“回头看”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长江大保护等行动的开展表明自2016年以来环保高压的趋势继续延续,合规安全生产需要企业在环保治理上有更高的投入,小散乱污化工企业环保“偷工减料”的做法不可持续,污染治理完善的大中型企业预计将享受行业产能出清带来的高景气度红利。 长江流域:沿江1公里内产能约23.5%,高于全国平均 从长江流域产能数据来看,位于1公里范围内的产能比例较高的产品种类有,除草剂中的百草枯(55.6%)、乙草胺(36.8%)、烯草酮(48.2%),杀虫剂中的毒死蜱(48.7%)、吡虫啉(33.7%)、氯氰菊酯(76.3%),杀菌剂中的丙环唑(58.3%)、苯醚甲环唑(42.9%)、氟环唑(20%),主要品种在长江流域1公里内产能比例为2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8%)。 投资策略:重视生态红线,大数据+政策双重判断 根据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2018年底前,京津冀及长江沿线以外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长江沿岸大保护是全国划定生态红线背景下的重要案例和体现,重视生态红线区域内供给侧边际变化。 就长江大保护而言,中央层面,2018 年7 月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预计后续会公开发布,这将是长江大保护领域未来3年纲领性文,重点关注。 就我们大数据和GPS 建模,来量化分析长江及全国河流旁边农药品种的产能分布,结论来看: 全国河网3公里内农药产能较多,其中位于1公里以内和1~3公里内的产能占比分别为17.8%、26.5%。产品种类上,全国河网1 公里以内产能占比较高的有除草剂中的百草枯(37.7%)、烯草酮(26.3%),杀虫剂中的毒死蜱(46.2%)、吡虫啉(23.5%)、氯氰菊酯(46.1%),杀菌剂中的丙环唑(45.7%)、苯醚甲环唑(27.9%)、氟环唑(19.4%)。 从湖北、江西和江苏的化工企业整治方案中可以看出,退城入园为大势所趋,政策执行并非一刀切,而是参考企业定位与规划区划是否匹配以及企业安全环保执行力度,管理完善、污染治理投入较多、定位明确的大中型龙头化工企业将享有行业产能出清带来的高景气红利。关注利尔化学、先达股份(烯草酮),海利尔(吡虫啉)。 |
![]() |
![]() |
相关阅读 |
2011年12月哒嗪硫磷原药企业产量分析 |
新《农药管理条例》下,生物农药登记必须满足这两点 |
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提取出特殊的信息素,堪称驱虫的“青蒿素” |
![]()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