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菌核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
来源:网络 2019-1-28 17:38:00 |
茼蒿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吸引了众多农户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农户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茼蒿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总结了茼蒿菌核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危害症状: 茼蒿菌核病主要发生在茼蒿茎基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初呈水浸状褐色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期形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致植株倒折或枯死。 传播途径: 茼蒿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遗留在土中,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病原,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遗留在土中的病原(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放散出子囊孢子,随风吹到衰弱植株伤口上,进行初侵染。病部长出的菌丝又扩展到邻近植株或通过病健株直接接触进行再侵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 发病原因: 茼蒿菌核病的病原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时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措施: 1、实行3年轮作。 2、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或播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 3、适度密植,及时拔除杂草。 4、设法降低棚内或田间湿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出田外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核形成。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 5、采用地膜覆盖,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发病。 6、在发病初期喷5%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多菌灵超微粉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隔8~10天喷1次,连续或与其他方法交替防治3~4次。 7、棚室栽植使用15%腐霉利烟剂,0.25千克/亩,熏1夜,每隔8~10天1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0.25千克/亩,熏1夜;或喷撒5%百菌清粉剂1千克/亩。 |
相关阅读 |
核桃膏药病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方法总结 |
双孢菇空心薄皮怎样预防有效 |
牛膝白锈病该如何应对?有哪些方法措施?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