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根腐病的发病特点、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
来源:网络 2019-4-19 14:49:00 |
随着种植番茄农户的增加,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病虫害问题也日趋严重,严重阻碍了番茄种植产业的发展。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番茄根腐病的发病特点、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 发病特点: 番茄植株最初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全株叶片萎蔫,叶片灰绿,不能恢复常态。病株根部先期发黄,进而变褐,直至腐烂。剖开茎部其维管呈褐色,植株变矮,生长缓慢,果实变小。 根腐病病菌为害番茄植株的根部,主要侵染主根和次生根,对于分布较广的毛细根则为害相对较小。将发病植株连根拔起,可以看到主根和次生根部分有褐色块状或者条状病斑分布。病害发生初期,植株地上部分会出现轻微萎蔫,但是随着病害的加重,根部逐渐变为褐色并腐烂,皮层被破坏,且病害逐渐向上蔓延至植株的茎基部,导致茎基部逐渐出现褐色病斑,当病害继续加重,病斑扩散至能绕茎部一圈的时候,地上部分为重度萎蔫,导致植株出现死棵现象。病菌的传播速度很快,如果土壤的湿度较大,会导致病害在4~6天蔓延至所有植株。 病原: 番茄根腐病病原为墨色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具有隔膜,呈现为墨褐色,刚毛比较多。大小约为200~350微米,主要盘生在直径长度约为0.5毫米的菌核上。且分生孢子的形状为梗圆筒形,稍弯或分枝。该病菌除了为害番茄,同时还为害马铃薯、茄子等茄科作物。 发病规律: 番茄根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没有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第二年春天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随着雨水、灌溉水或昆虫传播蔓延,从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处侵入植株体内进行为害。番茄幼苗期病菌在育苗床内还可以随着带菌的土壤、肥料、农具和浇水等进行传播。病菌多数是从幼苗的伤口侵入,然后再借助雨水、灌溉水等媒介进行传播。 番茄根腐病病菌的最适发病温度为22℃~24℃,如果在生长期遇到较长时间的低温而导致土壤温度低于20℃,则非常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容易诱发番茄根腐病的发生,土壤粘重的重茬地及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重。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此病发生。如果种植地块连年种植番茄,地面长期积水,经常施用没有完全腐熟的堆肥,地下害虫积累比较多,或农事活动而造成植株根部伤口比较多的地块该病的发生比较严重。 防治措施: 1、避免连作 要对地块进行轮作,同一地块避免连年种植番茄或其他茄科类植物,防止病害在土壤中长期积累,造成病害大面积发生而给番茄种植带来经济损失。 2、种子处理 要选择优良抗病品种,要求种子在发芽率、生长速度、发芽后幼苗的整齐度方面要具有一致性,从而保证番茄的生长期一致,播种前要对精选的种子进行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或干热灭菌等方式消灭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或用0.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3、水肥管理 要控制基肥,合理追肥。基肥一般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50公斤、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在盛果期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5~10公斤。用水上要前控后促,前控是指定植活棵后适当控制用水,确保枝叶健壮及根系发育,后期加强肥水保丰产。 4、药剂防治 连作田块定植时用40%乙膦铝锰锌500倍液作定植活棵水;连续低温阴雨后,抢晴用甲霜灵800倍液灌根,每株50~100克;根腐病初发期用农利来700~800倍液灌根,每株100~150克。 |
相关阅读 |
甜瓜坐果期需注意问题 |
韭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
大麦根蝽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