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病害发生面积扩大,未来细菌药市场预计有25亿元市场空间 |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9-4-27 9:56:00 |
水稻条斑病、马铃薯青枯病、柑橘溃疡病、火龙果软腐病、芒果角斑病……几乎每一种作物都有叫的出名的细菌性病害,却不是每一种作物都有相适应的防治药剂和方法。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2019年1月底,中国登记杀菌剂产品约10900个,其中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约280个,占比2.6%。与真菌类药剂相比,其数量实属九牛一毛。 肉眼难见的细菌不会直接渗透到植物的组织中,却可通过作物表皮细微的伤口进入其体内。司空见惯的风吹雨淋、昆虫叮咬、枝叶婆娑,都可能成为它们“入侵”作物的途径,日常管理中的修剪、采摘,创面更大,则更是如此。一旦生存条件适宜,诸如高温、高湿、空气流通不畅、水淹干旱导致植物抗逆性下降、土壤健康状况差、营养缺乏或过剩等,都会导致细菌群落快速繁殖,很多果农反映,细菌性病害往往暴发快,高温天气后突起风雨极易出现大面积侵染,令人防不胜防。 事实上,细菌性病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常发性病害,已超过病毒病,成为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病害。据了解,全世界有近500多种作物细菌性病害,而在中国发生的就有200多种,几乎每种作物都有发生,通常会造成作物减产20-30%,危害较为严重。其中,柑橘溃疡病、芒果角斑病、火龙果和香蕉的软腐病、马铃薯青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难度日益增加,严重威胁着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深入产区调研时发现,人们对诸如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重视程度仍不够。部分人认为只要病斑不上果,不影响卖相卖价,发病就不会对收益造成太大影响,殊不知细菌病原体在果园内的潜伏和积累将大大提高作物集中发病的风险,一旦遭受规模性的风雨天气,将导致病害发生加重,让辛苦经营多年的产业功亏一篑。还有一些果农对细菌性病害缺乏辨识,不能对症下药,认为细菌性病害无需提前预防,植保管理仍停留在见病打药的阶段。 与病害防治难度大,果农不重视相比,市场可供选择产品不多也是细菌性病害防治困难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登记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农药成分十分有限,主要包括铜制剂、抗生素类、广谱杀菌剂、噻唑类,杂环类、微生物制剂等,且大多数防治药剂都有一定短板,较难满足种植者需求:无机铜在敏感作物上以及作物花期幼果期都不能使用,混配性也受到制约;有机铜安全性好,但速效性与内吸性较弱,无法快速止损;微生物制剂比较安全,但缺乏稳定性和内吸性……现存药剂的不足,让市场呼吁更安全、更有效、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出现。 同时,部分经济作物区的细菌性病害防治依然处于小、散、无计划性的状态,零售商推荐果农用药时缺乏科学性,譬如连续使用复配产品导致抗药性加剧,使用时间错误导致出现药斑药害等,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细菌性病害发生面积已达1.2亿亩次,随着经济作物的大量扩种以及病害发生结构的变化,未来细菌药市场预计有20-25亿元的市场空间。 |
相关阅读 |
国内农药产业孕育四大新变化,不知道可能会错失良机 |
生物杀灭剂在欧盟上市出现新规定 |
农业部药检所召开2015年第一次学习会议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