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农药经销商有没有存在的理由? |
来源:网络 2019-7-26 10:26:00 |
日前,遇到临村一位农民驱车十几里路到镇上的农资店买农药,恰巧农资店老板下乡送货去了,这位农民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农资店老板也没回来,农民只得悻悻而归。经询问,这位农民说,他们村小,只有200多口人,原来村里有家小卖部代卖农药,但因为没有办证,现在他不敢卖了,上边查得很紧,再卖就要罚款。没有办法,他们村农民买农药只得到镇上,大多数都是逢集找人捎回来,平时如果不缝集就容易“抓傻”(意思是白跑腿),要么一次多买几样,免得多跑路。 大家都知道,自从新版《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颁布以后,截至2018年8月1日,过去那些一直在从事农药经销的基层农药零售商,因经营门槛的提高,没有取得农药经营许可的一下子就成了违规者。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要么放弃农药经营,要么也由公开转入地下。因为自去年以来,执法部门一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即处罚额度大大提高;二是加大了执法密度和频律。 过去,执法人员只是在农资使用旺季进行抽查,主要看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县、乡镇的大经销商。而现在是挨村对小卖部拉网式排查,重点查处无证违法经营,并且不定时、不定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进行监管。此外,暗访和突查手段增多。像市、县执法部门都有可能异地执法,突击性强。特别像我们山东,省电视台《山东问政》曾问政过农药流通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让执法部门痛下决心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且后续还有“回头看”,这让执法部门不敢懈怠,因而执法越来越严格。 生存在基层末梢、和农民最亲近的村级农药经销商却遭遇尴尬:一是受经营面积以及库存条件的限制,根本就不具备办理资格;二是由于销量有限,复杂的办证手续以及后续的进销货台帐、电子备案等硬性要求,只能让大伙儿望而却步。因为对于一个村级农药商来说,一年的农药销量本身就有限,每个村就那么多客户,他们靠的就是方便村民、能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服务而赢得一点利润。说实在的,在这种条件下,利润往往会成为次要的东西,而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往往显得更加重要,才更受农民欢迎。 在很多村,村级农资经销商不仅仅在村里卖农资,其实他们还在扮演着过去村里“农业技术员”的角色。他们在推广农资产品的同时也推广了很多农业新技术,包括一些科技前沿的新东西,他们实际在承担着原来由村农业技术员承担的一切工作。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农业生产格局中,这些村级农资经销商功不可没。 笔者就遇到这样一位村级农资经销商,常年在他的农资店门口放一块自制的小黑板,经常把一些农业科普知识写在黑板上,向村民介绍。内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及时更换,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受到农民欢迎。 这些村级经销商他们在推广农资产品的时候, 的确是为了得到一定的利润,也许正是这一点掩盖了他们为民服务的本质和功能。别看这些村级经销商一年忙忙碌碌,其实他们的收入却并不高,因为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农资销量决定了他们不会有多大收入,一年的收入真还不如外出打工挣得多。这些经销商有时明明是在给村民做好事,但他们的这种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也得不到政府部门的任何支持,甚至连一句鼓励的话都不会有,至于政策方面的优惠就更谈不上了。当他们真正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比如遭到有关部门的违规收费或乱罚款时,他们却孤立无援,没有人会伸出援手、施以帮助,他们只得自己默默承受。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村里都会设立一个专职农业技术员,负责村里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包括果园庄稼管理、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利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或黑板报进行宣传指导,他们每年都能够从村里获得不低于村官的报酬,还能获得外出学习、培训、参观等很多机会,以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而眼下的这些村级农资经销商干着同样的活、搞着同样的服务却没有如此好处,更多的却是不被理解。 那么村级农药经销商有没有存在的理由?笔者认为这些经销商接近农民、熟悉农民、能方便农民,他们的经销是完全有必要的。像乙草胺、草甘磷这类用量很大的常规农药,哪位农民不需要?到了农忙季节,难道都要让农民跑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地到镇级或县级经销商那里去购买?实在是不切实际。尤其当遇到虫灾,或庄稼发生突发性病变,农民往往非常着急,希望能够就近购买,少跑冤枉路。 既然广大农村基层经销商有存在的必要、有市场空间,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合法的理由,让他们生存下去呢?让他们每次面对各部门的检查都提心吊胆、躲躲藏藏,这终归不是办法。 为了加强监管,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他们真正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使他们能达到一定的从业水平,或通过发放有关证件,成为技术指导员,或让他们成为上游经销商连锁店或店员,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身份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因为很多新东西最终还是要靠这些终端经销商来推广的,他们自身的实践往往更具说服力。农业专家虽然厉害,但终归还是离农民太远,在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方面,这些基层经销商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就说现在一些职能部门的送科技下乡吧,只是把科技下乡只当做一种口号,到农村把桌子一摆、横幅一挂、摄像机一拍、电视上一放,农民的水平就算提高了。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是一件长期的任务,需要打持久战。 因此,希望管理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的时候能多从这些基层经销商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他们留一席之地,给他们开一点绿灯吧,哪怕是临时的、短暂的,他们终归是要前行的。 |
相关阅读 |
农资经销商,这些问题你遇到过吗? |
盘点:2021年农资经销商的十大苦 |
农资零售商如何对抗种田大户抢地盘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