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黏虫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来源:网络 2019-11-19 17:19:00 |
高粱黏虫又称栗夜盗虫、天马、五彩虫,在各种植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因此,农户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高粱黏虫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虫害。 为害症状: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 发生规律: (1)世代。一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东北、内蒙古一年发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海拔1 000m左右高原1年发生3代,海拔2 000m左右高原则发生2代,各省(区)由于地势不同,世代数亦有一些变化。(2)越冬及虫源。黏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带,在33°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江西、浙江~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春季出现的在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黏虫的发生量和发生期影响很大,其中温度和湿度关系尤为密切。春夏向北迁飞扩散时,主要受气流冷暖交锋的影响而造成黏虫的为害程度不同。总的来说,黏虫不耐0℃以下的低温和35℃以上的高温,各虫态适宜的温度在10~25℃之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黏虫是~种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高温低湿不利于成虫产卵、发育。但雨水多,湿度过大,也可控制黏虫发生。②栽培因素。凡密植、多雨、灌溉条件好、生长茂盛的水稻、小麦、谷子,或荒草多、大的玉米、高粱地,黏虫发生量就多。小麦、玉米套种,有利于黏虫的转移为害,黏虫发生较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①冬季和早春结合积肥,彻底铲除田埂、田边、沟边、塘边、地边的杂草,消灭部分在杂草中越冬的黏虫,减少虫源。②合理布局,实行同品种、同生产期的水稻连片栽种,避免不同品种的“插花”栽培。③合理用肥,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贪青迟熟。④科学管水,浅水勤灌,避免深水漫灌,长期积水,适时晒田,可起到抑制黏虫为害、增加产量的作用。(2)生物防治。根据黏虫幼虫具有惊落假死性,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可有效地控制黏虫的发生为害。(3)物理防治。①采用多佳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②根据成虫产卵喜产于枯黄老叶的特性,在田间每hm2设置150把草把,草把可稍大,适当高出作物,5天左右换草把1次,并集中烧毁,即可灭杀虫卵。(4)药剂防治。①根据黏虫成虫具有嗜食花蜜、糖类及甜酸气味的发酵水浆等特性,采用毒液诱杀成虫,其药液配比为糖∶酒∶醋∶水=1∶1∶3∶10,加总量10%的杀虫丹,可以作盆诱或把毒液喷在草把上诱集成虫。②用20%速毙50ml或600~1 000倍液或24%百虫光40~60ml,对水40~60kg,进行均匀喷雾,最后~次用药在收割水稻前10天进行。③或用25%本能1 500倍液,或40%九条虫1 500~2 000倍液,或20%凯杀1200~1600倍液,或25%杀虫双200~25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 000~1 500倍液,或33%水灭氯乳油 12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 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20%除虫脲1 2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 500倍液,或40%灭虫清乳油 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 1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 1 0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4 000倍液均匀喷雾,收割水稻前15天停药。(5)预测预报。黏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发生时还有“暴发性”的特点,因此做好预测预报,掌握黏虫田间动态是主动消灭黏虫为害的重要措施。可通过调查成虫、卵、幼虫来预测当年的发生程度。 |
相关阅读 |
板栗早春施肥的种类、时间、方法及施肥量 |
苦菊褐腐病的症状识别、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
小西瓜大棚田间管理技术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