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褐斑病该怎样防治?有哪些应对措施? |
来源:网络 2019-11-25 17:27:00 |
花生褐斑病是世界性花生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阻碍了花生种植产业的发展。那么,花生褐斑病该怎样防治呢?以下内容将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状小斑点,随着病害发展,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达1~10mm。叶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几个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仅留部3~5个幼嫩叶片。严重时叶柄、叶托、茎杆也可受害,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中间稍凹陷。 病原: 病原为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落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Hori) Jenk.,但在我国尚未发现。(1)形态。分生孢子梗黄褐色,直或略弯,上部渐细,大小为(10~100)μm×(3~6)μm,具0~2个隔膜,不分枝,孢痕明显,有明显的节状弯曲。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倒棍棒形或鞭状,略弯,基部圆或平切,大小为(35~110)μm×(2~6)μm,具3~12个隔膜。子囊壳卵圆形至进球行,大小(47.6~84)μm×(44.4~74)μm。子囊圆柱形或棒状,大小(27.0~37.8)μm×(7.0~8.4)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透明,大小(7.0~15.4)μm×(3~4)μm。(2)特性。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3℃,最适25~28℃。分生孢子在22℃下,经2~4小时即可萌发。 侵染规律: (1)越冬。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块在病残体上及花生堆中越冬。(2)侵入。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在花生叶片表面,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组织内部进行初侵染。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气流重复侵染。在南方产区,春花生收获后,病残株上病菌又成为秋花生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多个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避免单一品种长期种植。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雨后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花生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耕土地,以减少病原。(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 多?硫悬浮剂25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2.5%烯唑醇乳油2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药剂应轮换施用。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2~3次。 |
相关阅读 |
苦瓜红蜘蛛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
如何使用叶面肥让茶叶丰产 |
鲜食玉米的选种及春播管理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