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蚁象甲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
来源:网络 2019-12-24 16:03:00 |
甘薯蚁象甲又称为甘薯小象甲,在众多地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品质及产量。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甘薯蚁象甲,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其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供农户们参考。 为害症状: 成虫啃食甘薯的嫩芽梢、茎蔓与叶柄的皮层,并咬食块根成许多小孔,严重地影响甘薯的生长发育和薯块的质量与产量。幼虫钻蛀匿居于块根或薯蔓内,不但能抑制块薯的发育膨大,且其排泄物充塞于潜道中,助长病菌侵染腐烂霉坏,变黑发臭。是我国南方薯区主要害虫。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小狭长,略呈左右扁的甲虫,形似蚂蚁。雄虫体长5.0~7.7mm,雌虫为4.8~7.9mm。初羽化时呈乳白色,后变淡紫色,最后为蓝黑色。全体除触角末节、前胸和足呈橘红色或红褐色外,其余均为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头部向前延伸如象鼻,复眼稍突出,半球形。触角发达,由10节组成,末节特长大。雌虫触角末节长卵形,短于其他各节的总和,呈鼓槌状。雄虫触角末节长圆筒形,长于其他各节的总和,呈棍棒状。前胸狭长,于近后端约1/3处凹缩如颈状。鞘翅重合,表面有不明显的纵行点刻约22条,背面隆起,较前胸为宽,呈长卵形。后翅薄而宽。足细长,各腿节端部膨大呈近棒状。(2)卵:卵椭圆形,长约0.65~0.70mm,宽0.43~0.46mm。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表面散布许多小凹点。(3)幼虫:幼虫近长筒形,两端小,背面隆起稍向腹侧弯曲。头部淡褐色;胴部乳白色,体表疏生白色细毛。第2~4龄的胴部各节较细瘦,背面两侧多少杂有紫色或淡紫色斑纹。第1~5龄的胴部各节肥大,无斑纹。无退化。(4)蛹:蛹长卵形,长4.7~5.8mm,宽2mm左右,乳白色。复眼淡褐色。管状喙弯贴于腹面,末端伸达胸腹交接处。翅芽从体背两侧伸至腹面。腹部近锥形,各节交界处缢缩而中央隆起,在背面隆起处各具1横列小突起,其上各着生1细毛。末节具尖而弯曲的刺突1对,向侧下方伸出。 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加强植物检疫,防止传播蔓延。此虫的自然迁徙范围有限,向新区扩展蔓延主要靠各虫态随附在鲜薯和薯苗上传送。凡从疫区调运鲜薯或种苗往安全区时,都必须厉行检疫。凡薯块、薯苗表皮有小蛀孔、剖开有曲折虫道与恶臭苦味的种苗都必须及时处理。虫薯~律不准外运,以防此虫蔓延。(2)农业防治:①在甘薯收获季节,要全面及时拾净臭薯、环藤头,集中碾压至扁裂为止。也可采用磨渣洗粉或刨丝切片晒干做为制酒精原料或燃料。做到边收、边拾、边处理;对残留的坏藤蔓、遗株要及时沤肥。②实行轮作,有条件地区尽量实行水旱轮作。③及时培土,防止薯块裸露,注意选用受害轻的品种和地块。(3)物理防治:①初冬或早春把小鲜薯(拇指头大)或鲜薯片在40%乐果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倍硫磷乳剂或25%亚胺硫磷乳剂500倍液中,浸12小时,捞出晾干即成毒饵。于收获后的薯地及其后茬地上,挖750~900个小浅穴/hm2,将毒饵放入穴内并加盖小草团诱杀成虫,防治效果很好。②初冬用鲜薯蔓(约200克左右)扎成小团,在50%乐果乳剂500倍液中,浸3~6小时,捞起晾干制成鲜薯团毒饵,诱杀成虫,效果很好。(4)生物防治:白僵菌208粉(50亿/g)0.5~1.5kg拌细沙制成菌土,施药前先灌透水,然后均匀撒施于畦面上,可极大减轻甘薯蚁象甲为害。(5)药剂防治:①薯苗于栽插前,浸在40%乐果乳油 或90%晶体敌百虫400~600倍液,经1~5分钟后,取出晾干栽插。或在剪苗前1天,用40%乐果乳油 1 125g/hm2加水225升进行快速喷雾。②夏秋之间,喷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 250ml或25%杀虫双水剂 灭虫。或将药液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浇灌藤头周围畦面上,同样可有效地毒杀迁入为害的甘薯蚁象甲。 |
相关阅读 |
甘薯瘟病怎么治效果好 |
芦笋栽植的行距株距、深度及方法措施 |
防治西兰花立枯病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