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田“进军”,2020年特肥的上量之道! |
来源:农资与市场杂志 2020-3-27 7:56:00 |
细论起来,中国特肥发展追溯不止于近5年,特肥最开始主要运用在花卉等高附加值特殊作物群体,属于精细化产品运作,第一批市场应该是从广东发起,海南市场凭借规模化、错峰上市,也是第一波红利市场。 后来,特肥在国内农业种植领域发展之势渐胜,青岛、深圳凭借贸易、区位优势,成为特肥厂商聚集区,以云南市场、山东经作为代表区域,成为特肥新品类切入农资市场的主流阵地,业内也有人认为云南是中国特肥正式崛起之地。后又随着广西柑橘品类种植规模扩增,特肥迅速占据广西主流市场,现在再来看,除了政府引导下四川柑橘种植面积还有增长空间,特肥还有机会,广西、云南都已经是白炙化状态。 从上游厂家分析,特肥第一阶段仍然是以国外产品为主,或外企在中国设立公司,或国内企业引进优秀外企产品,随之“万众创业,特肥为首”,甚至企业员工离职找个产品就能做市场,短时间内,特肥是以国外产品为主,但是长期来看,国内产品已有取代之势。 为何说中部区域会是下一个特肥新商带? 特肥大爆发,人人言“特肥”,经作区几近“沦陷”,这两年特肥不仅产品品类愈加丰富,市场区域版图也在不断扩张,现在特肥已呈现国内市场全面开花的境地,东北区域、中原地带,被视为特肥新的上量之地! 所以我们也提出:保量在经作,增量在大田! 01、大田区变革,经作集中化扩增 中原地带大田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并呈现集中之势,土地流转快,大户比例提升,以河南为例,截止到2018年初,河南省土地流转面积超过39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2%左右,土地托管面积接近1500万亩。土地流转的加速,伴生着用药、用肥水平的提升,对新生产品接受程度的提升。 对于中部地带农资变革,我认为要分层次看待,一方面中部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种植区域集中,农业投入品升级更新快,和特肥在常规经作区运作大体一致;再者大田区经历过早年的农家肥、碳铵,向尿素、复合肥转变,随着环保问题的暴露,农业从产量向品质过渡,减肥增效成为第一要务,大田呼唤特肥来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特肥大田化也是大势所趋。 02、大田经销商寻求新生机 传统肥料几近透明化的价格体系,还有一定比例的赊销,年年递增的销售任务,经销商承受着销量与盈利的双重压力,甚至有经销商反馈卖一年肥料赚不到钱,就看年底厂家给的返利。 中部地带大田作物为主,销售常规肥料产品的经销商也在不断接触特肥厂家,以期接手更多适合的产品,一方面顺应趋势,再者也是寻找“出路”! 黑龙江华夏统联聚焦在东北寒地水稻,张书函从代理农药起家,现在正在转向特肥,他认为在大田区销售特肥,需要有特定的产品体系,目前黑龙江区域的药肥比较火,因为可以和水稻某一特定管理环节做结合,这就是市场! 03、大肥厂家集体性调整产品结构 大肥运作成本在提升,盈利空间被压缩,传统大肥厂家纷纷布局特肥产品线! 2019年11月,云图控股采用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国际化合作高端肥料品牌“SOUPRO”(施朴乐)在国内全面发布;四川金象开始与巴斯夫携手合作,应用其研发的专利硝化抑制剂产品维百锁(DMPP),推出维施特;金正大、新洋丰等企业也早已布局特肥品牌……我们发现大肥料厂家正在做调整,集体性调整产品结构,发力特肥。 +中微量元素,+肥料增效剂,+生物刺激剂……传统肥料转型之路,多是以肥为基础,在法规之内添加各种特殊成分;亦或者和国际厂家合作,引入国内,添加专利成分。有资本、有团队、有渠道,传统肥料厂家的加入,加速大田区特肥市场进化。 04、特肥“大肥化” 当初我们理解的特肥是解决特定问题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是增产为辅,“增彩”为主的产品,易普润营销总监贾连营总结到,目前特肥需求的功能点,依旧是抗旱、抗寒、坐果、着色、盐渍化、板结、连坐障碍等;如果说从包装上来看,特肥多以小包装为主,与金敦福总经理陈栋交流时,他也认同,特肥就是“新”、“小”、“精”,一旦产品的量足够大,他就是“大肥”。 而现在特肥真正是在向“特”+“肥”的重心转移,市场上不乏借特肥热度,添加某成分后就视为特肥,50Kg、40kg特肥+养分类产品比比皆是,并非不看好,单纯的特肥产品成本高,与营养元素结合一方面成本降低,再者也减少了部分区域种植端的劳动量,针对于大田区或者农产品纯收益偏低的市场区域,这也是找到产品和市场的结合点。 |
相关阅读 |
氯化钾大合同怎么签?急什么急? |
尿素:12.31日云南市场报价情况 |
二铵市场走势较好,价格上扬主要有3方面原因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