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特肥已是红海,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做?
来源:农资头条    2020-6-3 8:13:00
    

    特肥,从最早外资企业“Special fertilizer”直译过来,至今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市场也从当初的蓝海走向了红海。尤其是2017年之后,随着环保高压、新的农药政策出台及传统化肥行业存量竞争负增长,传统农化企业纷纷挤入这条赛道,完全有点不做特肥就跟不上时代的味道。

特肥已是红海,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做?

    全民特肥,好处是快速做大了市场容量,但问题也异常明显:产品鱼目混珠,很多产品正品厂家成本线都做不出来;概念大于产品,加一点某成分就说含XX特种肥料,殊不知那一点点量连作物塞牙缝都不够;假外资、傍外资真真假假分不清,混淆视听;有大品的地方就有仿品就有杀价队、窜货队……总之,大多数的感觉,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赚钱越来越难,产品做大越来越难。新时期下,未来特肥该如何突围?笔者给以下建议:

    一、聚焦研发。随着互联网信息透明化,玩概念忽悠时代已过(尤其是假仿外资),下一步必须认认真真做好产品研发,切实围绕作物问题做功能性开发。只有好的产品,才是未来立足之本。就如某行业人士所言,把配方调好该加的含量加足了,产品不可能不出效果和销量。随着国家抽检力度加强、严打肥料添加调节剂相关行为,未来特肥类产品管理只会越来越严格,没有长线思维,将很难获得未来市场。一款优秀的产品由原料、工艺、配方、助剂等多个环节共同助力完成,每个环节都要用心研究,需要真正用工匠思维来完成开发。

    二、聚焦应用。工厂合格的产品,如果不拿到田间验证,永远称不上优秀的产品。因为特肥的应用技术不弱于产品开发,混配性、土壤环境适应性、不同水质的絮凝、作物使用时期、外部环境干扰等等,如果在应用端不合格,我们的产品只能说成功了一半。行业内每年有大量产品上市即夭折,原因就在过不了混配关。聚焦应用,更应多关注效果叠加,特种药加营养是否能解决一些疑难病害问题值得关注,当下免疫类产品火热,未来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三、聚焦核心客户。不管是厂家还是经销商,未来市场经营要从数量到质量去改变,未来市场不会有全国性(指各个省)老大,只有区域性老大。此时期,我们要聚焦关键市场关键客户,多给潜力市场一点耐心和时间。在过去几年,很多企业产品刚放过去,就期待上量,没有达到预期就换客户,亦让行业信心遭受打击,推新推长线意愿不强。

    四、聚焦核心功能点。包治百病的产品时代已经过去,不同配方对应的功能点亦不一样。此时,我们需要聚焦一个点打透,形成此细分功能领域的强者。未来做产品,除了属类定位外,必须要做好的就是价值定位,给一个别人为何买你不买他的理由。农户买特肥,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我们产品设计也应当以此为基准点。核心功能点如何开发?见2020农资头条全球特肥大会周邱林主编的主题报告。

    五、效率经营。效率经营有几个指标可供参考,一是产品能上量(最好拥有1-2个大品),二是区域能领先。未来企业品牌突围之道,实际就是单品突围之道,打开一道防线,快速进入市场形成品牌影响力,其它产品跟进。单品不好做,大单品一定是用心调研用心研发用心策划出来的,涉及各种资源匹配度。农资头条在过去几年服务了几家企业,不少企业围绕大单品迅速做出了成绩。区域能领先,就是找到一块属于自己能当大王的地盘,优先形成区域品牌,再向全国复制。有个现象,笔者近几年服务的部分企业,很多企业开始把区域回缩,开始做一些上量市场

    六、回归性价比。不可否认,目前特肥行业整个渠道的利润是偏高的,因为高就导致了很多优秀产品上量难,有些甚至生命周期很短(窜货导致)。2019—2020年,农化巨头拜耳、先正达等开始网络开店,主要目的:一是多一个产品通路维护市场价格,二是控制终端售价,防止价格过高导致产品不上量或窜货。厂家和经销商要共同定好价格政策,不同时期让利标准,甚至做好产品迭代方案。新产品上市贵一点,成熟后价格要回归到正常价格带,否则很难引领主流市场。

相关阅读
今日硫酸铵走势怎么样
尿素价格波澜起伏,整体窄幅盘整向下
2019年上半年,复合肥市场究竟呈现什么境况呢?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