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油菜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
来源:现代农药 2020-9-24 9:53:00 |
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为科学指导今年油菜秋冬种生产,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提出2020–2021年度油菜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一、因地制宜,适区选用良种 根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及种植制度,在轻简化、机械化前提下,依据各地的品种比较及筛选结果,因地制宜选择高产、优质、抗倒、耐密植的油菜品种。其中:长江上游近年来根肿病蔓延加速,应推广选用抗根肿病品种;长江中游近年来菌核病高发,应选用抗菌核病品种;长江下游应选用耐迟播、冬前快发油菜品种。各区域所选用品种均应为覆盖本区域的审定或登记油菜品种。 二、抢墒适墒播种,做好播栽预案 与往年不同的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秋播期间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降水增加,云贵高原油菜产区雨水偏多10%左右,气温则比往年偏低,各地要抢抓时机及时播种。前茬稻田应提前清沟排水;土壤墒情合适的田块,应保证正常播种量;土壤粘重、机械作业困难的田块,可采取起垄播种、无人机飞播或者人工撒播的方式播种。为避免长期雨天导致有些田块无法播种,可以采取先集中育苗、后移栽方式,选取适当地块加大播种量,兼作苗床使用,待雨止田干后再及时间苗移栽,以实现抗湿栽培、晚中争早。为保证播种出苗质量,建议采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小菜蛾、根肿病等。种子处理应严格按用药说明,防止产生药害影响发芽率。 三、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全程机械化 积极推广应用油菜联合播种机、播种及植保无人机、联合或分段收获机等装备,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大力推广土壤适墒管理、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种肥同播、无人机播种及飞防等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稻油轮作产区,要求水稻收获机配套秸秆粉碎装备,实现水稻秸秆就地还田。前茬收获较晚的油菜产区,加大无人机播种力度,推广稻田油菜秸秆还田免耕飞播技术,即在水稻收获前进行油菜免耕飞播,油菜播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施肥后机械开沟,用沟土盖籽盖肥盖草。 四、科学施肥,促进减量增效 推荐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一般无需追肥。根据前茬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水平确定施肥量。一般稻田油菜每亩基施专用缓释肥40–50公斤,旱地油菜和三熟制油菜每亩基施35–40公斤。若采取传统方法施肥,一般田块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3–5公斤、硼砂0.75公斤。其中,氮、钾肥总量的60%和全部磷肥、硼肥用作基肥,20%–30%氮肥用于冬前提苗,10%–20%的氮肥和40%的钾肥作薹肥。 五、防病抗灾,力争高产稳产 一是开好“三沟”。做好厢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及时排涝防渍,低洼田、冷浸田还要缩小厢宽、增加沟渠深度,减轻渍害。二是防苗期病虫草害。播种后即进行封闭除草或在油菜苗期进行选择性化学除草;对未包衣和拌种的种子,应及时防治油菜苗期病虫害;在根肿病油菜产区,采取推迟播(栽)期和土壤改良等方法,减轻病害发生。三是确保安全越冬。早播油菜冬前长势可能偏旺,应控制追肥用量或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防早薹早花;迟播油菜冬前长势弱,应早施、重施提苗肥,确保安全越冬。 六、拓展用途,提高综合效益 积极示范推广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技术,实现“一菜多用、一种多收”,提高种植效益。一是大力发展观花油菜。在城郊及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通过种植不同花色品种、设计景观图案、延长花期等方式,发展观光旅游、养蜂产业。二是发展绿肥油菜。种植营养生长旺、茎叶产量较高的品种,在前茬播种(移栽)前10–15天粉碎翻压还田。三是推广“菜油兼用”技术。选用早发、再生能力强的高产早熟品种,早播早栽,薹高30–40厘米时,摘取主茎顶端15厘米左右菜薹作蔬菜,利用分枝生长收获油菜籽。四是推广饲料油菜生产技术。宜选用硫苷含量低、青饲产量高的“双低”饲料油菜品种。根据饲喂方式和加工要求,在蕾薹期至角果形成初期进行机械采收。 |
相关阅读 |
济源建成有机肥产学研基地 |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种质资源库建设! |
2011年山东农产品价格先涨后跌 化肥涨幅高于粮食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