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大麦麦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来源:网络    2021-3-19 16:49:00
    

    大麦麦角病是大麦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重要病害,极大的影响了大麦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大麦麦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大麦麦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为害花部,先产生黄色蜜露状粘液,以后花部逐渐膨大,在结麦粒的部位形成紫黑色、长角形菌核,即麦角。一个穗上仅局部小穗被侵染,形成1个到几个麦角,但与之相邻的小花常不孕。麦角的大小因寄主植物的不同而有差异。

    病原:

    病原为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Fr.) Tu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①菌核。紫黑色,内部白色,质地较硬。②子囊壳。子囊壳淡紫色,瓶形,有孔口,生于菌核萌发长出的子座内。③子囊。无色,筒形,大小(12~30)μm×3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④子囊孢子。无色,丝状,大小50~76μm。⑤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大小0.7~3.5μm。(2)特性:麦角菌存在不同专化型。有的既能侵染黑麦、又为害大麦、小麦等,有的只能侵染黑麦,但不侵染大麦。菌核贮存1年以上便丧失生命力。 (3)寄主:大麦、小麦、黑麦、燕麦等。

大麦麦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

    (1)寄主抗性:麦类作物容易发生麦角病的次序是:黑麦>小黑麦>大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燕麦。(2)环境因素。开花期间潮湿多雨,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3)栽培因素:开花期越长,作物的外颖张得越大,受侵染的机会愈多。春季地面湿润,菌核易于萌发。

    防治方法:

    选择无病地块留种。受害严重地块,可用非禾本科作物轮作。选用不带菌核的种子,如果麦种中混有菌核,可用20%~30%盐水汰选。清除田间杂草和自生麦苗,消灭野生寄主植物。秋季进行深耕,将菌核埋入土中,使其不易萌发,或萌发后不易出土。

相关阅读
栽培甜竹笋的技术要点
如何防治洋葱紫斑病?洋葱紫斑病的防治
南瓜反季节栽培需注意事项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