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谨记!控制谷子白发病一定要在播种前!
来源:191农资人    2021-4-25 9:36:00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谷子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谷子病害不断的增多,主要是谷瘟病和白发病发生很重。谷瘟病是气传性病害有叶瘟、节瘟和穗茎瘟,它可以通过及时喷药就能得到很好的预防,而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病难以控制。下面通过了解白发病的发生规律以便在种植前进行预防。

谨记!控制谷子白发病一定要在播种前!

    一、谷子白发病的症状类型

    谷子被白发病病原菌侵染后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所表现的症状有所不同。

    1、烂芽

    幼芽出土前被侵染,扭转弯曲变褐腐烂,不能出土造成缺苗断垄。

    2、灰背

    谷子从2叶期到抽穗前均可发生“灰背”。病株叶片常变黄绿色略肥厚和卷曲,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状斑纹,叶背在空气潮湿时密生灰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称为“灰背”。有无“灰背”是苗期鉴别白发病的重要依据。“灰背”发生较轻的可以正常抽穗,“灰背”苗可发展为白尖、枪杆和看谷老,但也有的病苗前期不出现灰背,后期也能变为了白尖、白发或看谷老。

    3、白尖、枪杆和白发

    病株在60厘米左右时上部2-3片叶片不能展开卷成筒状直立向上,叶片前端变为黄白色称为“白尖”,7-10天后白尖变褐干枯直立于田间形成“枪杆”,以后心叶薄壁组织解体纵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的卵孢子,最后残留黄白色丝状物卷曲如发称为“白发”即白发病,病株不能抽穗。

    4、局部病斑

    "灰背"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到健株叶片上侵染后形成叶斑,病斑为不规则形或长圆形,初淡绿至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可继续再侵染。

    5、看谷老

    有些病株能够抽穗但穗子短缩肥肿全部或局部畸形,颖片伸长变形成小叶状,有的卷曲成角状或尖针状向外伸张呈刺猬状称为"看谷老"或“刺猬头”,病穗变褐干枯,组织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卵孢子)。

    二、白发病的传播途径

    谷子白发病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 霜霉科、指梗霉属的真菌,是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

    白发病主要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其次是带菌厩肥和带菌的种子。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谷子发芽时卵孢子萌芽从胚芽鞘、中胚轴或幼根表皮直接侵入尔后蔓延到生长点进行系统侵染并扩展到各层叶片和花序,从而表现出各种症状。另外只有“灰背”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可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叶片上形成局部病斑。

    三、发病条件

    白发病侵入时间主要是在种子萌芽出土前,发病条件主要包括整地质量、土壤温湿度、种子质量、种子带毒情况以及播种质量等等。总之出苗快侵染机会少发病就轻,出苗慢侵染机会多发病相对重。

    幼苗发病的最适土壤温度为18℃-20℃,土壤相对湿度40%-50%,游动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15℃-16℃。“灰背”再侵染因素主要是遭遇多雨、多雾、多露天气,田间湿度大局部病斑发生重。

    四、综合措施控制白发病

    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侵入时间主要是在播种至出苗前这段时间。防治方法主要有轮作倒茬、种子消毒处理、土壤药物处理以及选用抗病品种等等。

    1、轮作倒茬

    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应与大豆、高粱、玉米、小麦和薯类等轮作3-4年,轮作倒茬是预防白发病最有效的一项措施,也是主要措施。

    2、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白发病的先决条件,加上播种前用35%甲霜灵拌种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就能大幅度的降低发病率,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的重要措施。

    3、施用无菌堆肥

    谷田不要使用用带病菌谷子秸秆和脱粒后场院残余物堆沤的有机肥。

    4、人工拔除病株

    田间发现白尖、枪杆和看谷老应及早拔除深埋,降低田间病原量。

    5、化学防治

    田间喷药只能防治“灰背”传播,对“白尖、枪杆、白发、看谷老”没有效果。当田间发现“灰背”病株时应立刻喷药,所用药剂可选用保护兼治疗的药物。如 霜脲锰锌、甲霜灵锰锌、 烯酰氰霜唑等治疗霜霉病的药物,间隔七天可再用药一次。应结合谷温病等其它病虫害混合用药。

    总之,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的病害,预防此病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使用包衣种子、轮作倒茬为主要措施。

相关阅读
清华大学植物抗病小体重大成果在京发布,农药将大幅减少施用
3月丁醚脲原药企业国内销售情况分析
受诺贝尔奖影响 阿维菌素形象高升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