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七月、八月生姜“烂脖子”这道坎怎么过?
来源:191农资人    2021-7-7 8:50:00
    

    大姜虽是一小众作物,但这几年种植效益一直很好,并且价格相对稳定,种植生姜效益好,农民种姜热情高。但由于多年连作种植,土传病害越来越重。特别是生姜“烂脖子”病(茎腐病)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生姜生产的一大顽症。一些传统生姜种植区,甚至被这种病害所困,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外地租赁土地种植生姜。

七月、八月生姜“烂脖子”这道坎怎么过?

    生姜“烂脖子”也称大姜腐霉菌根腐病,也称茎腐病,该病当前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也最高发,最顽固的病害,已成为困扰姜农和影响大姜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也是当前生姜种植区,很难逾越,但又必须逾越的“一道坎”。

    生姜“烂脖子”属于土传病害,特别是多年种植生姜的地区,发病后可造成15%-50%以上的损失,一旦发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甚至能造成绝产。

    发病症状:发病植株开始在茎基部出现水浸腐烂状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根茎接近土壤位置出现腐烂,导致茎基部组织腐烂倒伏,故姜民称“烂脖子”病。

    姜农常说的一句话:“收不收看八月”。意思就是8月因高温多雨,最容易发生烂脖子病。能不能收,就看这个八月份。但根据这几年我们在田间调查,发现生姜烂脖子病有提前发生的趋势,有的在6月底,7月份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发生。这给防治带来了困难。因为大多数生姜6月还扣在棚膜里,用药灌根不方便,对初发病的病株不能及时发现,错过了控制病害蔓延的最佳时机。由于生姜“烂脖子”病与连作和土壤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以前人们在防治的时候,走入一个误区,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重治疗,轻预防,重视化学防治,忽视生物防治,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防治成本高,出现重复用药,盲目用药,防治成本高,用工大,效果差。

    根据多年田间实践,我们采取一套综合防治的方法,通过土壤处理,科学施肥,种子消毒,提前预防的方法,有效的控制了“烂脖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经在山东安丘、昌邑、莱州、临沂主要生姜种植区推广3年,取得了较满意的防治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轮作换茬

    对有条件的姜农最好通过换茬,实行轮作。建议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这样病情可显著减轻。“烂脖子”是腐霉菌根腐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重复种植就可能使土壤中病原菌得到积累,因此生姜尽量应避免重茬种植。

    二、土壤消毒

    不能换茬的,采取土壤消毒处理的方法。通过使用二溴乙烷、溴甲烷、棉隆微粒剂、氯化苦等药剂在种植前2~3周施入离土表13~20厘米深的土中,施药前应保持土壤湿润,施药后用地膜覆盖压实,以达到对土壤彻底熏蒸消毒的作用,对预防生姜腐霉菌根腐病、姜瘟病、根结线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重视使用生物有机肥

    我们发现,凡是使用有机肥少的,土壤有机质偏低,土壤酸化,土壤黏重、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就重。

    所以,我们从改变施肥习惯入手,每亩使用商品有机肥2000千克和微生物菌剂300千克,氮磷钾肥料减量,亩用30千克,氮磷钾肥料主要放在生长后期,做追肥使用。由于前期施足了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生姜根系明显的多、粗、长,病害明显减少。

    实际,无论是腐霉菌根腐病还是细菌性姜瘟病,其病菌的生存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土壤环境,如果我们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就可以抑制这些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四、严格种姜消毒

    种姜带菌也是传播“烂脖子”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防止种姜传染病菌,要做到两条,一是收获生姜的时候严格挑选,要做种姜的与普通生姜最好能分别存放;“烂脖子”病在田间表现明显,容易识别,因此种姜收获前应在田间认真观察,不要在有病害发生的地块采挖种姜。对合格种姜实行单收单储,播种前要在翻晒种姜的同时再次进行遴选,剔除带病种姜,杜绝种姜带菌下田。二是在种植前,对种姜进行彻底消毒。种姜的常用消毒方法有:

    (1)用72%农用硫酸链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分钟,

    (2)用1:1:200波尔多液浸种10-20分钟;

    (3)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0分钟;

    五、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一是要抓住早期用药,在生姜发病初期用药;二是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三是对症用药。

    对腐霉菌引发的大姜“烂脖子”病,可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液灌根或直接喷淋根部。

相关阅读
湖州市:启动化肥农药减量工程三年行动
唑草酮能否占据麦田一席之地?
农资纳入重点保障物资范围,优先核发通行证、优先放行!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