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中国葡萄用杀虫剂登记现状及研究进展
来源: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1-7-26 9:24:00
    

    葡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果,除鲜食外还可用于酿酒、制干、制汁等。近20年来世界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平稳,中国葡萄产业发展大幅提升,其中鲜食葡萄产量居世界第一。葡萄种植过程中害虫害螨发生种类较多,危害严重。付丽等在鲁中山区葡萄上调查发现了14种主要害虫,发生最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为绿盲蝽、透翅蛾、二星叶蝉、葡萄瘿螨等。吕中伟等调查发现,2019年河南地区主要葡萄害虫有绿盲蝽、小菜蛾和夜蛾类害虫、蚧类(粉蚧为主)、介壳虫、蚜虫、红蜘蛛、浮尘子、斑衣蜡蝉等。邵昌余等调查发现,贵州省葡萄园害虫种类有5目11科11种,害螨有2种。透翅蛾、蓟马、短须螨、二星叶蝉是重庆地区葡萄上的主要害虫。陕西渭南地区葡萄主要虫害种类有盲蝽象、蓟马、红蜘蛛、斑衣蜡蝉、蜗牛等,蓟马和红蜘蛛在2017年的危害最为严重,斑衣蜡蝉在近年的危害亦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2016年,河北昌黎酿酒葡萄园生草制度下新发现一种害虫黑额光叶甲,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葡萄穴粉虱则是近年来入侵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种新害虫,目前在鄯善县发生比较严重,已被视为危害新疆吐鲁番主栽农林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2005年以来,在我国上海、西安等多地发现葡萄毁灭性害虫根瘤蚜,引起了原农业部的高度重视。

    对于葡萄害虫害螨,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除了加强检疫、选用抗虫品种、冬季清园、人工捕杀、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色板诱杀、杀虫灯诱杀、糖醋液诱捕、性诱剂诱杀等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外,药剂防治目前仍然不可或缺。如贵州省葡萄使用的杀虫(螨)剂达22种之多。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特别是自2017年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实行严格的农药登记制度,未经登记的农药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已经登记的农药不得超出登记作物范围/场所使用。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也明确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使用农药时,应当遵守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或者说明书使用农药”。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葡萄用杀虫剂登记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杀虫剂在我国防治葡萄害虫害螨方面的研究进展。

    1. 我国葡萄用杀虫剂登记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20年3月底,我国批准在葡萄上登记的农药中,杀菌剂占比最大,其次为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位居第三,杀虫剂则寥寥无几。这说明受农药登记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登记后产品用量相对较少、非登记农药未得到有效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葡萄用杀虫剂登记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中国葡萄用杀虫剂登记现状及研究进展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批准在葡萄上登记的杀虫剂只有4种有效成分(噻虫嗪、氟啶虫胺腈、苦皮藤素、苦参碱)的4个产品,防治对象只有介壳虫、绿盲蝽、蚜虫、盲蝽蟓等4种,其他大多数害虫害螨都没有相对应的产品登记。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对葡萄害虫害螨防治用药的需求状况极不适应,也说明实际生产中很多情况下是在凭经验使用未经批准登记的杀虫剂,“违规用药”行为比较普遍。

    2. 使用杀虫剂防治葡萄害虫方面的研究情况

    除了以上已经登记的产品外,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农林业科研、推广单位(机构)针对多种葡萄害虫害螨,开展多种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一部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适用药剂,亟待登记推广应用。

    2.1 葡萄透翅蛾

    凤舞剑等开展的6种杀虫剂对葡萄透翅蛾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阿维菌素乳油EC具有最佳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药后第1天的相对防效为85.45%,持效期也较长,药后第7天的相对防效仍维持在90%以上;其次施用55%氯氰·毒死蜱EC防效较好,能有效防止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认为对徐州地区葡萄生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2.2 葡萄沟顶叶甲

    思利华等研究表明,50%辛硫磷EC、48%毒死蜱EC对广西南宁地区葡萄沟顶叶甲成虫的防效达10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5%氰戊菊酯EC的防效达90.0%以上,90%晶体敌百虫、2.5%溴氰菊酯EC的防效为79.3%~87.1%。建议在葡萄叶片伸展期喷洒50%辛硫磷EC、48%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5%氰戊菊酯EC等控制葡萄沟顶叶甲的危害。

    2.3 葡萄园胡蜂

中国葡萄用杀虫剂登记现状及研究进展

    贾倩等研究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胡蜂均有诱杀效果,其中50 g/L S-氰戊菊酯对中华长脚胡蜂诱杀效果最好,为8.8只/杯;对北方黄胡蜂诱杀效果最好的是90%敌百虫,诱杀效果为6.0只/杯。

    2.4 葡萄斜纹夜蛾

    刘世涛采用浸虫法和饲料浸毒法,分别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甲维盐、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毒力较高。采用成虫饲喂法,分别测定了14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成虫的毒力,筛选出6种具有高致死性、高速效性的杀虫剂,分别是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甲氰菊酯、氰戊菊酯。

    2.5 葡萄叶蝉、蓟马、绿盲蝽

    刘勇等比较了5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农药对葡萄上小绿叶蝉、蓟马、绿盲蝽的防治效果。其中苦参碱对3种害虫的防效最好;其次为复合楝素,药后3 d对3种害虫防效均在70.0%以上;而除虫菊素、鱼藤酮、复合烟碱对3种害虫的防效相对较差。张珣等研究证明,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等植物源杀虫剂对成都地区葡萄绿盲蝽均有很好的防效,其中0.5%藜芦碱的防效稳定,在60%以上。0.5%藜芦碱对银川地区斑叶蝉的一代成虫和二代若虫的防效均最好,5%天然除虫菊素对南疆地区第一代斑叶蝉成虫的防效可达100%。因此,苦参碱、复合楝素、0.5%藜芦碱和复合烟碱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0.5%藜芦碱和5%天然除虫菊素可作为防治葡萄斑叶蝉的有效药剂。

    另外,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和矿物油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对葡萄斑叶蝉均具有很好的防效,且前两种药剂药后持效期长,药后7 d防效是100%。因此,防治葡萄斑叶蝉除生产中已应用的吡虫啉、噻虫嗪外,吡蚜酮和矿物油也可作为备选药剂,与0.5%藜芦碱和5%天然除虫菊素交替或者混合使用。

    2.6 葡萄根瘤蚜

    宋雅琴等开展的6种药剂田间灌根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吡丙醚、噻虫嗪和辛硫磷对葡萄根瘤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使用。

    2.7 葡萄白粉虱

    董建国等发现防治葡萄上白粉虱,50%噻虫啉WG在2000~3000倍浓度下的防效均高于对比药剂70%吡虫啉WG,其中稀释2000倍液药后7 d的防效高达94.65%,药后14 d的防效高达90.40%,且对葡萄安全。

    2.8 葡萄短须螨

    15%哒螨灵EC 2000倍液、2%阿维菌素EC 2500倍液、72%炔螨特EC、1.8%阿维菌素EC对葡萄短须螨的防效均较好,且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0%浏阳霉素EC 1000倍液防治葡萄短须螨的速效性较好,而24%螺螨酯SC 4000倍液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2.9 葡萄瘿螨

    袁青锋等研究4种杀虫剂对葡萄瘿螨的防控效果。施药后10 d,30%哒螨灵SC 3000倍液的防效最高,达到86.52%;其次是73%炔螨特EC 3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EC 2000倍液。施药后20 d,各组药剂防效均有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抗生素类杀螨剂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连续喷施2次,对葡萄缺节瘿螨的田间控制效果在88%~95%;99%矿物油200倍连续喷洒2次,对葡萄缺节瘿螨的田间控制效果可达78.56%~83.14%。因此,两种药剂对葡萄缺节瘿螨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成为生产绿色、有机葡萄生产中防治葡萄缺节瘿螨的药剂。

    3. 展 望

    根据我国当前葡萄用杀虫剂登记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保障葡萄害虫害螨防治工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3点建议。

    3.1 高度重视葡萄害虫害螨化学防治研究工作

    鉴于目前我国在葡萄害虫害螨化学防治研究方面不够重视、开展药效和残留试验较少、登记农药品种严重不足的实际,各级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农药企业,针对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葡萄害虫害螨开展更多药效试验,筛选出更多适用的杀虫剂品种。

    3.2 加快葡萄用新型高效化学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登记

    建议有关农药企业充分用好国家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政策,积极开展联合试验、群组化登记,加快已经验证适用于葡萄害虫害螨防治的藜芦碱、除虫菊素、烟碱、印楝素、阿维菌素等新型生物(植物源)农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吡蚜酮、噻虫嗪、吡丙醚等新型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矿物油等无机农药,金龟子类害虫信息素以及各地研究探索出的其他适用农药的登记进程,尽快打破目前葡萄害虫害螨防治几乎“无药可用”、盲目使用的尴尬局面,尽最大可能方便葡萄种植生产者购买使用合法农药,降低用药成本。在批准登记的同时,应跟进制定其在葡萄以及相关制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保障消费安全。另外,鉴于部分助剂对部分农药品种防治葡萄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建议有关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中予以标注。

    3.3 加强葡萄害虫抗药性风险监测和葡萄用农药科学应用指导

    鉴于多种葡萄害虫害螨容易产生抗药性且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的实际,要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农药生产企业、农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持续做好葡萄害虫害螨对杀虫剂的抗性监测工作,合理开发复配品种,制定轮换使用计划,加强葡萄种植生产者科学用药指导培训,尽可能避免或延缓害虫害螨抗性增长速度,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剂用量,减轻药害隐患。

相关阅读
农资电商在农药企业中发展的如火如荼
我国批准登记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30余种,大田应用主要有16种
农药涨价将持续到明年5月,预计未来还会出现一次涨价小高潮!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