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对杂交晚稻的危害与防治 |
来源: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2021-8-16 10:04:00 |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又名绿黑穗病、青粉病、谷花病,多在抽穗扬花期感病,是晚稻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有逐年加重之势。这些年来,在晚稻生产上不仅普遍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这和杂交稻已成为各地的当家晚稻种是分不开的。据农技部门调查,杂交晚稻发病率为7%-10%,重发田块高达20%以上,每穗增加一粒稻曲,整穗的空秕粒增2%-5%,千粒重下降2%-3%,减产8.7%-45.7%,并且混入有毒的稻曲粒,会污染稻谷的米粒,使整个稻谷失去应有的金黄色光泽,商品外观大打折扣,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病害,必须引起重视。 1、危害症状 稻曲病仅在晚稻籽粒上发生,病菌侵入后吸收谷粒养分,破坏谷粒内部组织。随后病粒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小菌块,并逐渐扩大,包裹全颖壳。在杂交晚稻抽穗前夕侵染,在乳熟期出现于稻穗谷粒上,一穗着生的病粒,少则1-2粒,多则达10多粒,严重时甚至可以看到整穗被侵染,被害谷粒不能结实。起初稻曲很小,以后撑开外颖,露出淡绿色块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座。随着孢子座逐渐膨大包裹全颖,逐渐变为绿色,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墨绿色粉末带粘性,不易随风飞散,被覆盖在稻曲表面,如果稻粒上带菌量多,遇到高温高湿环境时也能继续发展,对粮食安全储存构成威胁。 2、发生特点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杂草里、病粒上越冬,次年7-8月份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气流和水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水稻抽穗期,如遇适温,多雨天气,则易发生此病。施肥过多、生长嫩绿、晒田过迟的水稻易发此病。水稻品种不同,感染和发病程度也不同,一般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两系杂交稻水稻发病重于三系杂交水稻,中稻和晚稻发病重于早稻,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在杂交晚稻始穗至扬花期,如遇多雨,高温高湿天气,最易发病。搁田偏迟、施肥过多,尤其是重施偏施氮肥,过于繁茂郁闭,通气性差,稻株嫩弱,后期贪青的田块发病更重。谷粒感染稻曲病,不但本身毁坏,形成有毒的“曲”,而且由于病粒消耗大量营养物质,造成养分分配失调,致使邻近枝梗上的谷粒结实率下降,从而导致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同时,加速穗颈早衰,米质变差。 3、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2、消灭初侵染源 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采用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合理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保花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二、药剂防治 1、抓住适期用药 防治稻曲病的最佳喷药时机,是在晚稻破口前5-7天至50%晚稻破口时,打好两次药。根据稻曲病病菌在水稻破口前就侵入植株的特性,确定水稻破口前7天为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感病品种田块或阴雨日多时,可以在水稻至始穗期再防治1次,巩固防治效果。在水稻破口前7天用药是一个倒推的时间,很难掌握。有研究表明,从叶枕平(剑叶与倒二叶叶枕相平)到水稻破口的时间是12天左右。叶枕平向后推2-3天用药。 2、选用对口农药 近些年来,防治稻曲病常选用的化学农药有:18%多菌酮粉剂,每亩用150-200克,或60%多菌酮每亩用200克,是目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5%井冈霉素粉剂每亩用200克或用500万单位井冈霉素粉剂每亩25 克。10%胶氨酮粉剂,每亩用120克对水喷雾,防效优于多菌灵、井冈霉素。硫酸铜每亩用60克对水喷雾,有时叶面有轻微药害出现,应在孕穗末期使用,禁止在始穗后施药,不要随意提高使用浓度。在防治中,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药剂,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如爱苗、好力克、铜高尚、可杀得、咪鲜胺、粉锈宁、稻瘟灵、络氨酮、三唑醇等。另外,碱式硫酸铜制剂铜高尚、多菌灵与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的复配剂,在稻曲病防治中也有良好的效果。实行联防统治,由技术人员指导,采用机械化联防统治,可以抓住防治适期,提高喷药质量,提高施药效率,提高防治效果。 |
相关阅读 |
城区农药市场整顿确保物资安全 |
江苏垦区筛选出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多菌灵的替代品种 |
浅析农药网络销售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