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红薯育苗什么时间合适?具体方法有哪些?
来源:网络    2021-9-8 17:48:00
    

    红薯育苗什么时间合适?具体方法有哪些?在种植红薯时,农户们常常需要思考这些相关的育苗问题。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红薯育苗的时间及方法,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红薯育苗什么时间合适?具体方法有哪些?

    红薯育苗时间:

    红薯育苗是红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由于我国黄淮流域以北薯区、早春气温低,各地薯农创造出许多适于本地的育苗方法和苗床形式。在不长的时期内,用较少的薯种,培育出大量薯苗,供生产应用。适时育苗,能不误时机地栽插到田。育足壮苗,就能避免“春薯夏栽”,“夏薯秋栽”,达到高产的目的。长江以南各薯区,因气候条件优越,育苗手段和技术应用要简单得多。

    育成薯苗的时间要与大田栽插时间相衔接,过早过晚都不好。排种过早,因天气寒冷,保温困难,育苗期拖长,徒耗人力,浪费燃料,而且薯苗育成后,因气温低不能栽到田间,形成“苗等地”现象,不仅延长苗龄,还会降低薯苗素质。由于已育成的苗不能及时采,必然影响下茬苗的生长。如果排种过晚,出苗迟,育成的苗赶不上适时栽插的需要,会造成“地等苗”的局面,最终是晚栽减产。用火炕或温床育苗的地方,一般掌握在当地栽插适期前25~30天排种。例如,山东省栽春薯的时间多从4月底开始,排种苗期则在3月底或4月初为适宜。育苗经验多的还可以适当推迟几天,缩短育苗时间,节省投资。北方的夏薯以6月中下旬为栽插时期,利用采苗圃繁殖夏薯用苗,则以火炕或温床育成的第一、三茬苗裁进苗圃;长江流域春季较温暖,温床育苗在3月上旬排种,露地育苗期一般在4月初开始。南方夏’秋薯区和秋冬薯区,用薯块育苗的排种期在2月中旬。

    红薯育苗方法:

    一、薯藤冬眠育苗法

    薯藤冬眠育苗法是将秋天收获的薯藤留至第2年作红薯苗。

    1.剪藤:在秋季红薯收获后,选择无霜冻、无病害的健壮薯藤,去除叶片,保留1厘米叶柄,按每两节一段剪截。

    2.强制休眠:将剪好的薯藤放入浓度0.5%的安菲特林溶液中浸泡两分钟,取出晾干表面水分。

    3.筛沙:将普通黄沙用筛子过滤,去除大颗粒砂子和杂质,洒水,湿度以沙子捏紧后松开能散开为度。

    4.沙藏:先在地面挖抗,长和宽不限,深度1.2米(视各地冬季冻土层的厚度而定,以储藏温度在5~10℃为宜)。然后将薯藤采用一层藤一层沙的方法平放坑中,藤间留1厘米的间隙。每层沙厚度不少于3厘米,上一层沙厚不少于15厘米,在其表面盖以塑料薄膜,霜冻重的地区,薄膜上再覆盖秸秆或草帘。到翌年春季红薯栽种时节,将薯藤起出扦插即可。

    薯藤冬眠育苗法可省去种薯育苗的占地和育苗期间的田间管理,经沙藏的薯藤取出后已经生有少量新根,扦插后成活快,长势好,可使红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5%~20%。

    二、薯根育苗法

    薯根育苗法是将秋天收获的薯根通过移栽至温室内或楼房阳台处,通过整个冬季栽培红薯藤,留作红薯苗。

    1.秋季红薯收获后,选择无霜冻、无病害的健壮薯藤根,藤根上部的藤蔓从根部向上各留2~3节,除去叶片,保留1厘米叶柄待用。

    2.根据育红薯苗量的多少,选择合适的育苗场地,温室内采取开小沟(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沟心距80厘米,把红薯根在小沟两旁按20厘米的株距进行栽种,一般每平方米栽种12株。在房屋的阳台上可采用花盆栽种红薯根,方法同温室栽培。

    3.在温室内或房屋阳台地面的上方(距地面约1.6米),按红薯根栽种的株行距拉14~16号的铁丝,并在铁丝上绑一些塑料绳或麻绳,绳子的一头绑在铁丝上,另一头绑在红薯根上。待红薯根上的藤蔓发芽后,每株选留3个健壮的萌芽,一个萌芽对应一根绳子,以便在红薯根发芽后藤蔓顺着绳子向上攀延。

    4.新发出的红薯藤蔓需人工向绳子上缠绕,一般1~2天缠绕1次,待红薯藤蔓长至1.5~2米长,且距大田移栽还有10天左右时,即可采收薯藤,去除叶片,保留1厘米长的叶柄,按每两节一段剪截,每200~300段扎一捆,栽于温室地里或花盆内,浇透水,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10天左右,薯藤段上部萌发出小芽,下部萌发出一定的根系,此时即可移栽大田。

    薯根育苗法具有充分利用空间、育苗量大等特点,且薯根到春季还可收获一定产量的红薯。采用此种方法育苗,温室或房屋阳台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25℃之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每平方米可培育400~600株红薯苗。

    三、薯藤育苗法

    薯藤育苗法是在秋季红薯收获后,选择无霜冻、无病害的健壮薯藤,去除叶片,保留1厘米叶柄,按每两节一段剪截,形成薯藤段,以后的操作方法同薯根育苗法。

相关阅读
玩具南瓜怎么种,玩具南瓜栽培管理技术
惊人!果树就是这样被“憋死”的?果农要注意了!
棉花枯萎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