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重磅解读转基因,国内将新增大量草甘膦市场空间?
来源:投研纪要    2021-11-22 10:27:00
    

    农业部近期发布了品种审定办法,加上之前的安全证书,现在转基因的商业化从行政准备的角度来说已经具备,商业化有望提速,市场预期较高……

重磅解读转基因,国内将新增大量草甘膦市场空间?

    这次修订一共4个部分,品种审定办法、种子生产加工许可证、品种命名以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修订案出来后,大概率会通过,从种子研发到生产、销售、播种,政府从框架上已经完成了。生物育种大方向和大趋势必定是推进的。2020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生物育种产业化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前者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的,不要让舆论干扰转基因技术发展;后者是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十分重要,目前行业发展中所有的活动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后续的种子法修订,以及9月29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又谈到转基因这件事,增加“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的表述,政府进行严格监管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这次的修正案中,品种审定完的生产加工许可证也配套给做了,都是种业司要管的,还包括派生出品种如何去命名;此外还有一个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修改,字眼统统修改为“转化体”,基本上已经和国外看齐了,性状公司、品种公司、转基因品种公司三方协作的边界讲的非常清楚,简单来讲,这四个法案如果通过,以前困扰大家很久的转基因品种是什么、怎么来、和受体的关系、如何审定、生产加工等问题,政府层面基本做完了,如果顺利实施,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审定以及种子加工生产基本政策层面做好了。

    对可以形成制种销售的时间点的预期?

    最快的话后年制种,明年要做审定,修订案里第十条写明了,申请审定的品种,如果是在适宜种植区范围内,只要做一年的生产性实验即可。审定一般包括两年区域性实验、一年生产性实验,比如郑单958适宜种在黄淮海地区,大北农搞出转基因郑单958,明年去申请黄淮海地区的品种审定,通过后年末或后年去制种,但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公司是否真的把转基因品种准备好了,以前品系要做一年生产性实验再发安全证书,但是现在修订案把这条给抹掉了,也就是转基因郑单958这个品种不需要再拿一次安全证书了,直接进品种审定了。明年最快做一年生产性实验,2023年制种,快的话2023年下半年年底能到农民手上,我认为目前不会比这更快了。

    修正案最终拍板确定的时间点?

    我觉得比较快,品种审定这些都属于“办法”,农业部可以拍板的;种子法慢,是因为要上人大;条例类的国务院负责拍板。所以农业部敢把这几个办法掏出来,就说明比较乐观了。而且推进转基因商业化这个是写进了十四五的,政府说到做到,就是十四五结束前得种到田里面。

    对商业化放开后的市场格局判断,会否有更多公司拿到证书参与竞争?

    我国安全评价流程漫长,包括五个阶段: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试验、生产性试验、安全证书,整套干下来5-7年,客观来讲大北农和瑞丰有时间上的先发优势。个人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玩家进来,但不会太多,一是很花钱,二是有技术门槛。农业部在转基因六条里说的很清楚,同质化的东西不要搞了,因此同质化的抗虫抗除草剂的品种大概率不会给批。我国的转基因市场是一片蓝海,全球转基因面积18年1.917亿公顷,19年降到1.904亿公顷,所以大家的眼光都放在中国。玉米6亿亩,大豆1.3亿亩,蛋糕很大。

    对先正达的角色如何看待?

    之前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由不同性状的转化体进行杂交培育,得到具有多重性状的转化体,按照之前的办法,要作为一种新转化体在程序上从头走一遍。而按照现在修正后的办法,可以直接进行生产性实验,流程加快了。先正达掌握了许多经过千锤百炼的转化体,因此在新办法下会增加先正达的优势,速度上加快。

    对转基因种子价格的判断,种子公司每亩收费情况?

    一亩地性状收费在15-20元,美国差不多是这样,我2018年在东北和农民聊,提到(非法)种转基因种子一斤多花3元,东三省产量高,意味着种植密度大,差不多一亩地用2-2.5公斤种子,算下来也就是15元一亩地。现在转基因的种子不可能比非法的高。市场上最终如何解决尚不明确,现在是蜜月期,大家都想把事情做成,有三个主体,转化体研发公司、原有受体品种公司,转基因品种公司,现在大北农一个人承担两个角色。

    杂交玉米市场集中度会否有变化,集中度是否会提升?

    我国7000多家种子公司都很小,没人一家独大,隆平在水稻的份额15%不到,玉米5%左右。转基因出来后,我敢肯定会加速种子企业的集中,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渗透率从0到90%花了七年时间,我国如果按慢一点算,9年时间基本上也都种上了;参考抗虫棉,从开始推到90%也就五六年的事情,主要是当时棉铃虫太狠了。预计8-10年内想种转基因的地方都会种,性状到最后要成为标配,这么长时间不是所有公司能转过头来,我国育繁推一体化的公司94家,科研投入占比超过3%的科技型公司占比不到5%。玉米中70%用作饲料,20%用作深加工,10%用来吃,其中面临冲击最大的是作饲料的那部分,其次是用作深加工的,吃的玉米受冲击最小,这部分公司估计不需要做转基因。综合来看还是会有很大的冲击。

    转基因技术复制的难度?侵权转基因种子的技术难度高吗?

    搞转基因种子反而会变得更简单,肯定有人会干这种事。比如我知道你这是转基因种子,买一包种下去,杂交,喷除草剂,死了的扔掉、活的留下来,种几代就基本搞定了;但同时也更容易被抓,暴露的风险也很大,这就派生出另一个问题:这么多种子公司不一定死掉,可能被并购等,中间层的种子公司在自己的区域内还是有一定过人之处,如果能被头部种企看上,就把品种卖给他们。还是有很多灰色地带,我国的玉米区域性很强,小公司和当地的农委等有千丝万缕联系,比较难根除。

    以后的转基因品种按销量收费,如何通过技术层面去确定销量?

    性状公司优先选择大公司玩,大公司意味着大品种,推广面积农业部每年有数据,而且上量;小公司可能会有虚报、隐瞒。

    从杂交品种公司本身来说,即使是目前单品最高的上市公司手上有的品种数量也非常多,如何验证实际的量?

    非常精确还是有难度,可以通过经销商调查、按制种量来大致估计。通过纯技术手段做不到。

    行业对类一次性的买断式技术服务费的收费量级?

    回交转育一个材料20万,即把它的性状导到你的材料里去,并且表现还要求比较稳定,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新增的性状不会对原有性状产生影响。理论上讲在回交转育工作中就要测产,保证高产,一般做两年,你给品种到大北农,2年后大北农给到你一个表现良好的。过去几年没有涨价趋势,还在蜜月期。

    如果转好后,性状公司在品种上除了持续收费,还有其他服务和收费途径吗?

    其他直接服务较少,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的转化体,后面销售环节涉及不多。

    郑单958等这种没有受保护的品种怎么办?

    理论上讲谁都可以拿这些品种和性状公司合作。红利是暂时的,不是长期的。郑单958的命名问题,基因工程改变后的品种和原品种同名,要获得原品种公司的同意。

    转基因推广后草甘膦的配套情况?

    草甘膦在玉米上还没做过登记,广谱性的,换而言之,理论上讲农民拿草甘膦打玉米是自己的行为,我打我的转基因玉米一不小心搞死你家的非转基因的玉米,肯定闹出矛盾。草甘膦很便宜,农药本身成本不会增加多少,只要正式批准的转化体,一般耐受四倍的草甘膦。具体性状公司如何和农药公司合作就不清楚了。要说这方面谁做的更好,我认为肯定是先正达,一手拿着农药一手拿着种子,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未来是否有出现进一步跨界的可能,也即干农药的出来干转基因,这都是有可能的。

    要为了转基因品种专门做新的农药?

    是的,为转基因玉米定制,捆绑销售模式会比较好,考虑到农药在不同品种中的渗透性等。一旦把农药制剂搞出来,后续成本很低,所以这也是一个可观的利润。量上也要有一定增加,6亿亩的玉米地以前没有人敢喷草甘膦,现在多出了这么大一块市场。中国现在是草甘膦生产第一大国,专利保护也过期了。

    明年如果审定落地,会否有些公司会同时开始制种,明年年底或后年初就形成销售?

    可以这样干,但不合规,品种审定没拿到但大规模制种这是很危险的。种子一旦产生库存非常要命,在仓库放两年就用不了了,因此大公司会把控地很严;第二,这个事情挺敏感,大公司或许不会选择这样做。一般一个新品种出现时,还没大规模制种前公司会将品种先发给大客户或核心经销商几亩地的量,估计还要经过中间这样一个过程。

    转基因棉花商业化角度看不太成功,原因为何?玉米如何不会重蹈覆辙?

    棉花比较特殊,只有5000多万亩,当时棉铃虫很严重,农药不稀释去打都打不死,当年种种乱象,其实政府也是默许的,只要不减产丰衣足食,就允许让农民搞,你现在去市场上看说不定都还是孟山都的转化体。我的观点是,转基因想做好,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地集约化、一个是公司寡头化。土地集约代表种地的水平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强很多,违法成本异常地高,比如五万亩地如果自己偷摸瞎搞,一旦被查就损失很大。公司如果小了,人人都能玩,最后同质化、侵权、套牌,也监管不过来。再加上一条是,在公司寡头化过程中,农药、农资、种子公司慢慢走向大一统。国外现在对我们没有很大参考性,因为就那几家大型公司,都很遵守规矩。

相关阅读
环保团体:除草剂草甘膦新的安全标准要迅速建立
颗粒剂——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新热点!
国内草甘膦原药价格依然比较稳定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