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国草甘膦发展历程 |
来源:中国化工报 2021-11-30 8:09:00 |
草甘膦,我国农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在党的领导下,藉由几代科研人员努力,以草甘膦为代表的我国除草剂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跨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药出口中除草剂占比49.2%,出口数量123.6万吨,其中草甘膦独占鳌头。 草甘膦是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71年开发的灭生性除草剂,1974年开始商业化。同年,因边境过火严重威胁我国林区和草原建设,国家下达“边境和林区防火道灭生化学除草技术研究”课题,由农业部生物研究所(715所)承担。 1975年伊始,课题组分别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和青海化工研究所联系。3个多月后,来自青海化工研究所的10多升“一扫光”小样与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小样相继送到715所。1个多月后,这批样品在黑龙江省勃利林区和满洲里草原进行试验,防治效果理想。1975—1977年的近3年时间里,青海化工研究所共提供500多升的制剂样品。715所在2个基地对样品的杀草谱、持效性、吸收传导、不同制剂效果对比、混配比例、助剂选择等做了详细系统的试验观察,最终筛选出以草甘膦为主的配方。这便是我国草甘膦的起源。 可以说,“五五”计划(1976—1980)是草甘膦从无到有的开启阶段,是国家防火项目催生并加速了草甘膦在我国的问世。1988年,全国草甘膦产量达1,000吨;1991年,已有14个省市的19家单位建有草甘膦生产装置,生产能力2,500吨。2006年,我国草甘膦产能达3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 也是在2006年,全球最大草甘膦生产企业孟山都关闭一条10万吨/年的草甘膦生产线。加之下游应用领域拓展尤其是转基因作物扩大种植,2007年草甘膦价格暴涨,中国因此迎来草甘膦的“黄金时代”。在当年世界十大农化企业排名中,第一次有了中国草甘膦企业的名字——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到2014年,我国草甘膦产量达到近100万吨,而全球对草甘膦的需求量不过85万吨。随之而来的是草甘膦行业普遍亏损,中小企业停工,行业进入调整期。 “十二·五”以来,中国将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2013年5月,环保部出台《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草甘膦从此迎来去库存期。 从产量为零到中国最大出口农药品种,草甘膦成为中国农药行业改革开放的代表产品。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拉动草甘膦市场向好。加之国内百草枯等品种持续退出,草甘膦又迎来高光时刻。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草甘膦行业要走得更远,就必须继续调整优化结构,在内循环上积极作为;加大自主创新步伐,不断适应发展新格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向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
相关阅读 |
农药原药价格持续上涨,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苯并噁唑酮在小麦茎基腐病抗性中的作用 |
2月抗蚜威原药生产企业产量分析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