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析:生物农药连续使用会不会产生抗药性? |
来源:生物农药视界 2022-1-7 6:58:00 |
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一直在农作物病害虫防治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对农药的日渐依赖,施药者任意提高施药浓度、增加施药次数等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有一个常识大家可能都明白,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安全。 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但是,很多人会有疑问,生物农药过量、连续使用会不会也像化学农药一样产生抗药性?下面笔者从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作用原理及病虫害抗药性机理做如下分析。 化学农药作用机理 化学杀虫剂主要通过口腔、体壁、气门进入昆虫体内,对昆虫神经系统信息传导造成干扰或破坏,如常见的杀虫剂敌敌畏、毒死稗、硫丹和敌螨丹等,都是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的神经传导,让昆虫神经麻痹、抽搐而死。 化学杀菌剂对真菌、细菌的防治主要是通过: ①破坏真菌、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菌体细胞破损,细胞器功能受损,相当于破坏真菌、细菌的“皮肤”和“器官”。 ②对菌体内的呼吸、代谢等重要生命活动的中间产物产生破坏,阻碍菌的生长从而致死。 ③阻碍菌的蛋白质、DNA等代谢合成,致死。 生物农药作用机理 生物农药作用机理以触杀、击倒为主。生物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多从作物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升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和多位点作用于病虫害的生长发育,导致病虫害失去危害能力。与化学农药不同,其目的是保护作物,“击倒”病虫害。 大多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多位点共同作用防治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 例如,植物源生物农药,其有效成分直接来源于植物体,按有效成份、结构分类有生物碱、萜烯类、精油类等。目前已有大蒜素、香芹酚、小檗碱、蛇床子素、苦参碱、苦皮藤素、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藜芦碱等植物源农药获得农药登记。其中仅藜芦碱就含有西藜芦碱类、维藜芦碱类、介藜芦胺类、茄次碱类等四大类生物碱,还不包括未明确的活动成分。 生物农药由于其良好的生态相容性,能大幅度提高农药毒力和药效的化合物,对防治抗性害虫、延缓抗药性以及提高防效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延缓抗性发展过程中已有非常成功的先例,如Bt、核多角体病毒等。 所以,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同时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收,还能够改善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的农药残留、水污染、抗药性等问题。 不仅是农民本身,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正在倒逼农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使用更绿色环保、更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生物农药,必将成为农业用药发展的最终趋势。 |
相关阅读 |
草甘膦“翻身”? |
草甘膦:9月10日市场观望气氛加重 涨幅趋缓 |
市场上使用最广泛、市场潜力最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目前在我国的登记形势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