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基层人大代表的农业科技“心事”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3-12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农业领域,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处于最基层的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哪些需求?他们在农业科技运用方面还存在哪些困扰?记者就这这些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三位基层人大代表。

  调整种植结构需科技“支撑”

  广西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社水村位于猫儿山脚下,平均海拔800多米。全国人大代表、社水村党支部书记杨盛川介绍,全村1900多人,有旱地400多亩、水田1200多亩、林地2万多亩。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加上病虫害常发,作物产量尤其粮食产量难以提高。

  据杨盛川介绍,每年5月份是社水村水稻插秧时节,9月份收割完稻谷后就进入秋冬菜种植季节,每年村里都会种植大量的白菜、西红柿、青瓜、马铃薯等,“秋冬菜是大家收入里最大的一块。”他举例说,每亩西红柿可产上万斤,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每亩4000元的成本,“少则可赚四五千元,多的可赚上万元。”但在2011年,西红柿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公斤0.8元左右,村里不少种植户都亏了。

  谈到今后发展思路,杨盛川表示,今后要调整产业结构,大搞秋冬菜种植。同时他表示技术仍是“拦路虎”,村里不少人还未很好地掌握蔬菜种植技术。他呼吁农业部门在种养方面多派农技人员到农村指导。

  “农村最缺科技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党总支书记张荣锁认为,农村最缺的是科技人才。“现在农村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老一代的传统农民,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农村,更不愿意回到农村。”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二是要出台政策鼓励农口毕业的学生投身农村建设,给他们一些待遇,提供上升通道。

  据张荣锁介绍,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足,也造成了农业科技化程度偏低。“最需要的是农村土地集中连片,这样才好实施机械化,很多农业科技成果才有应用空间,农民主动去学习新科技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张荣锁说,现在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各类假农资产品对农村危害很大,农民眼前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如何辨别假农资。“若是有防假、辨假方面的科技成果,应尽快向农民普及。”

  “让更多的科技培训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的村支书刘乔英在“两会”期间,仍然牵挂着村里的茶苗。“茶叶种植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如果不会管理,茶树产量不高,甚至还会死亡。”

  2006年,麻郎村仍是省级贫困村,全村人均收入只有450元。在刘乔英的带领下,村民们逐渐淘汰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种上了优质大米,去年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

  “过去种水稻都是‘满天星’式的乱栽乱插,后来县里派出技术员指导我们科学种植优质大米,拉直线插秧,留出阳光沟,喷药防虫。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每亩田能增收近千元。”刘乔英说,乡亲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过去组织技术培训没人愿意来,现在大家都主动来,都担心学不到技术被淘汰。

  近几年,村里又引进了核桃苗和优质茶苗。但这些经济作物对村民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大家面临不懂技术、不会剪枝、不会管理的困境。

  刘乔英说,县里、镇上的技术人员来村里培训,非常有用。但培训的次数有点少,乡亲们的接受能力也很有限,需要一个较长的接受过程。建议加强农业科技的培训,增加培训经费,加大农业科技的扶贫力度。“让乡亲们都学技术、懂技术,通过科学技术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
甲醇反倾销初裁:这个结果不太冷
确保豆芽食用安全严禁使用赤霉素等低毒农药
过期农药处理问题如何解决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