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农资打假,我们在行动!
来源:北方农资    2022-3-16 8:35:00
    

    当前正值春耕大忙时节,既是农资产品销售旺季,也是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的高发期。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近日多地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春耕生产和全年农业保驾护航。

农资打假,我们在行动!

    青海:

    “护农”执法行动拉开帷幕

    据青海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近期,执法监督局组织海东、西宁两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聚焦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门店、种养殖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紧紧围绕种子、有机化肥、饲料、农机等重点品种,开展农资打假执法,拉开全省春季农资打假“护农”执法行动帷幕。

    当前,全省春播备耕生产由东向西全面开展,农资产品也进入生产、销售和使用旺季。为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此次专项执法行动对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主要种子经营门店、动物养殖场、屠宰场、农资生产经营门店、农机专业合作社、饲料加工厂、有机化肥生产企业、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专项执法行动注重加大对农资生产企业、经营门店、使用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和法律意识,以及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促进诚信守法生产经营,营造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湖北:

    吹响“农资打假”集结号

    春光正好,荆楚大地,湖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放心农资、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掀起农资打假保春耕热潮。

    开春以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建农资调度工作专班,对重要生产资料供应、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实行周调度。据调度显示,县级农资经销商农药备货全部完成;氮、磷、钾肥和复合肥分别到位48%、42%、35%、40%,肥料下沉进度加快;水稻种子供过于求,玉米种源企业发货超过80%。预计春耕生产期间不会出现重要生产资料断供、脱销情况。

    “惊蛰”之后,湖北省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各地陆续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普及农业政策、辨假维权等知识,指导春季田管播种用药用肥等技术,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

    武汉市出动执法人员365人次,对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6起问题责令整改,对2起涉嫌违法线索依法启动调查程序。荆州市启动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加大对中心城区农资生产企业、农资经营集散地、种植养殖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品主产区以及乡村流动农资商贩的监管。鹤峰县对全县所有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门店实行全覆盖执法巡查检查,并张贴告示、明白纸等提醒农民识别假劣农资。巴东县启动“绿剑”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排查全县批发市场、集散地、乡村农资销售点等。郧阳区对农机经销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并应农机专业合作社需求,及时组织开展现场田间耕作培训。

    近期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派出5个工作组,调研指导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农资打假等工作。截至3月10日,全省春季农资打假共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巡查检查农资企业商户7800户次,立案查处96起。

    下一步,湖北省将按照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部际协调小组工作部署,持续深入开展2022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通报2021年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同时,健全完善“一地发现、全省联查”联合执法制度,从重查处农资制假售假和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安徽: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启动

    当前,安徽全省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是农资产品销售旺季,也是假冒伪劣农资案件的高发期。为此,日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联合启动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突出区域、重点农资品种和农资供应重点环节,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专项行动针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地膜、农机等重点品种,对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抽查中暴露问题较多、新闻媒体曝光较多、投诉举报较多的地区开展重点整治,遏制假劣农资案件高发多发态势。重点打击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省市县交界区农资门店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农资下乡“忽悠团”、流窜式上门推销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假劣兽药违法案件。

    在生产环节上,将严厉打击 “黑作坊”“黑窝点”等生产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在流通环节,紧盯流动商贩点对点推销包装标签不规范农资产品。健全农资流通网络,鼓励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销售环节,突出以经营门店、网络电商平台、面向用户直接兜售等销售渠道为重点的销售环节的查处。确保农资市场稳定有序,为春耕生产和全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在使用环节,做好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培训。

    尽管连续多年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农资市场得到持续净化,但滋生假冒伪劣农资的“土壤”还未能彻底铲除。一方面,传统风险因素犹存。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多而散、小且弱,农资监管手段还不足,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一些新动向需要警惕。农资违法手段更加隐蔽,难以有效惩处。以种子为例,“假品牌、假手续”的传统假种子基本销声匿迹,市场上的假种子大多是套牌种子。这些种子甚至有品种审定证书等手续,本身质量也还算过关,但侵害了植物新品种权,影响了种业创新积极性。

    要推进农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审批管理是农资产品进入市场的第一关,也是推动农资行业转型的源头。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近年来部分涉及种子、农药、肥料等行政许可事项被取消或下放。虽然审批方式改革了,但其实是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推动农资管理由侧重事前审批向强化全程监管转变。在保障产品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对生态绿色、优质高效的农资产品加快审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落后的农资产品,依法不予登记和续展,推动农资行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改变农资生产主体“散小弱”的格局,压缩假冒伪劣农资的生存空间。

    要规范农资市场体系建设。当前,农资制假售假夸大宣传、冒充名牌洋牌、流窜作案等行为打而不绝。立足春耕,要突出城乡接合部、农资集散地、种植养殖基地等重点区域,聚焦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品种,推动直销直供、连锁经营、农资电商等新模式壮大。着眼长远,要促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在农资领域的示范应用,健全农药、兽药数字化监管平台,种子、肥料审批登记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流通,畅通农资物流和末端配送,确保供得足、可追溯。激活信用,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把信用作为各类农业项目申报的条件,让守信者实在受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相关阅读
重磅!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部分美国农资商品加征25%关税
广东出四大“实招”农资打假有成效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