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涨价之根源——失信 |
来源:化肥市场千里眼 2022-4-29 8:55:00 |
中国传统的文化一直非常强调“信”在治国理政和为人方面的重要性,并对此有大量的论述: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以上出自《论语·颜渊》,强调了信比兵、比食还重要。 朱熹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墨子云:言不信者,行不果;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韩非子云:小信诚则大信立。 儒家学说则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前四德必须通过信加以体现,从而有了“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言必行,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至于失信和守信的结果,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记载: 一、商鞅立木取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二、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到了现代社会,“信”的重要性不是被削弱了,而是更加强化了:社会的分工合作和商品交换都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回到化肥,从供应量来看,笔者同意氮、磷肥供应充足的结论,但价格为什么持续上涨?失信是最重要的原因:当一次次地出现宣传同事实相反的局面后,市场已经不再相信供应充足,而是认为处于短缺的状态,加上出口政策的不透明,最终导致了疯抢。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但管理预期,就必须守信!当大家都宣传失去信任的时候,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什么是信?英语是cridit,但汉字表达得很清楚:把“信”拆开看,就是人言,说了的,要做到,这就是信。 化肥的保供稳价变成了价格猛涨。很遗憾,在今年的化肥上涨中,笔者也成了失信人! |
相关阅读 |
尿素价格跌破成本线,后期或将会出现反弹 |
春节之后,化肥市场有啥新动态? |
治“化肥依赖症” 不能只靠农民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