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中国农药的创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来源:网络    2022-5-28 9:48:00
    

    我们的农药行业不大,经常被人调侃不如一只小龙虾,但却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所以,农药行业的创新发展,一直是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甚至是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推广与应用者努力的方向……

中国农药的创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然而,需要不断演化和迭代的创新,从来就不会一蹴而就。为此,在4月26日的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整个中国开展了“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宣传周活动。近年来,我国农药企业对专利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作用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专利保护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一些产品的侵权案件也时有发生,如近期的热点专利产品氯虫苯甲酰胺的侵权案件,许多企业都牵涉其中,基本都以败诉或调解结案,这里面有对专利侵权带来的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有对受专利保护产品保护状况了解不清晰,有对登记产品如何规避侵权以及侵权案件如何应诉缺乏应对策略,等等。氯虫苯甲酰胺专利案件,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典型,引发了业界、甚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那么在国家鼓励创新,社会呼吁创新,群众期盼创新的近年,我们的农药创新之路,为什么依旧如此艰难?

    首先,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企业,依然相对较弱。虽然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但是,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时间实在是短,以至于到目前为止,农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依然缺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比如,产品创新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便是一个典型。如果你身处农药行业,便会经常发现一个出现率极高且反复提醒我们创新存在短板的词,就是同质化。我们的农药企业密集聚集在初级产品前段进行粗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底,附加值少,市场竞争力弱,产品没特色、没卖点……

    农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弱,潜心创新型人才缺乏,可能是一大硬伤。相信,多数的农药企业已经建有研发部,或者研发中心,或者与科研院所进行联合研发,但由于总体创新意识薄弱,或重视程度不够,研发因资金问题常年无法正常进行,以至于企业研发人员的更新远远超过产品迭代的速度。而与此同时,科技机构的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也比较突出,企业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费用等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合作建立的研发载体,在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情况下,自主研发的能力大打折扣。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农业行业的管理十分落后,家族式农药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易调整。目前大多数的产业化农业企业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家族作为企业的第一大股东,经营权和所有权经常界定不清,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人治现象严重,长远发展规划缺失,很难吸收新鲜的理论和技术,财务制度再不符合银行放贷的制度性要求,企业整体经营管理不断落后,核心竞争力日益堪忧。

    其次,农药创新是耗时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系统工程。自2003年科技部启动第一个农药973项目以来,我国的农药行业取得了明显进展,生产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创制出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我们的新型农药创制能力依然薄弱,虽然大量的研发者在研究农药创新,但却多数集中在工艺和应用领域。目前致力于成功开发一种新农药的单位屈指可数,以至于常用的300多种农药,我国自主开发的仅有40余种,使用效果好并被市场认可的可能仅有10余种,部分农作物病害甚至至今无药可用。

    究其原因,可能与农药创新耗时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密不可分。通常情况下,新农药的研发体系主要包含新化合物设计与合成、生物筛选、工艺研究、制剂研究、安全评价等多个部分,想要成功闯关完成创新,可以说困难重重。这其中不仅要准确找到新的先导化合物,而且要新的产品还必须符合对环境和人类无害等严格的要求。所以,对农药行业的跨国巨头来说,研发成功率达到十六万分之一,也是非常不易出现的概率,且达到这一概率往往也要耗时10年以上。而耗时多年的从研发到推广,不仅需要巨量资金,而且还不能确保一定会成功……

    再者,行业管理者和社会大众对农药的认识,也需持续提升。近年的安全环保政策,已经让为数不少的农药企业走向了关停并转之路。首先要说明的是笔者也支持行业企业强强联合式的兼并重组,如先正达集团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国内不少地方的行业管理者,谈农药色变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方面一刀切地执行安全环保政策,让农药企业关停转移的节奏至今仍在上演,但转出的是什么?可能是需要我们谨慎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各大新上的农药项目,想要不断推进,基本上如打怪升级的游戏一般,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去申请,但申请之后却如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般等待唐僧的出现。

    另外,对待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农药行业,我们社会大众的认识也要随之改变,目前的农药已不是几十年前打个棉铃虫就能中毒的时代了,我们的农残标准并不比美欧的低,靶标明确的高效低毒甚至微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然而,整体认知的停留和言论,却对想从事农药行业的人,甚至是对准备开始创新的农药企业,产生了无形压力。

    以上几点,可能不够全面,但应该是行业内外要一起重视的农药创新阻碍。读到此处,也许您能同笔者一样,感觉到了中国农药的创新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我们起步晚,虽然我们底子薄,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因为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积累,虽然在生物评价体系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靶标发现、分子设计、先导优化、生物评价等平台等相对系统的农药创新体系,创制能力和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分部条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整体上,可以说基本形成完整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并且,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科院院所的不懈努力,以及行业企业奋发图强的趋势之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安全、绿色、高效的新农药被我们自主地创制出来,我们的农药行业,也会在持续创新的环境中,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作为推动农药行业创新发展的一分子,一旦创新出了成果,一定要记得及时做好专利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布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护我们的创新成果,对得起十几年如一日的创新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行业创新环境,和促进农药行业高质量的新发展。

相关阅读
上海第二届农药制剂工程及生产研讨会
五氟磺草胺化合物专利即将到期,水稻田除草剂市场或将变局?
欧美国家如何管控农药使用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