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农资暴利”的话术再次刷爆新疆农资圈,”将农资价格打到地板!”这个噱头已经成为了一些电商农资的流量密码,再借助一把好的营销手段,分分钟轻松秒杀一众实体店!
到底是真正的惠农、助农,还是换一个套路坑农、害农?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打破暴利的“法宝”就是“便宜”! 带货主播们爱说一句话:“等我把价格打下来!”这句话也真正说到了种植户的心坎里,是啊,又给我赊欠,又给我做田间服务,无利不起早,实体店你得赚我多少钱? 而实体店的无奈和苦涩回应是:“好吧,你先把尿素价格打下来好吗?!” 尿素基本上是微利的代名词,甚至很多经销商赔钱卖尿素只为拉客户。价格不能说是低到地板价了,基本上已经到地下室了。但它至少还是现金操作,而其他很多耳熟能详的农资产品,价格早就透明,还不得不承担赊销的风险。 这就让实体店头痛了,赊销带来的资金沉淀和占用,当然也属于成本,我还有送货的费用、还有做田间服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我现在怎么卖,也卖不过电商啊。
姑且不论,我们看看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的? 某些农产品行情不好,部分农户种地积极性降低,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药化肥零增长,产能过剩、原料价格波动等等都很大程度的造成种植户的农资成本居高不下。所有人都更倾向于选择便宜的农资产品。常规的农资实体店销售渠道本身,都已经全部是练“葵花宝典”的武林高手了!为了更有竞争力,许多零售商都已经从“坐商”转变成“行商”,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提供农事服务,提供营养、植保的全程解决方案。 而农资行业进入市场竞争这么多年,农资产品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优胜劣汰和市场选择,同质化已经相当严重,“农资暴利”这几个字在80%农资产品都成为通货的情况下,已经很难看到!
不是还有20%吗?好的,来聊聊另外的20%! 这20%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涉及的方面也很多! 首先,这20%的产品是什么? 绝大部分集中在调节剂、生物刺激素、微肥特肥、新型功能型肥料当中。这里面不乏有很多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有独特的作用机理,或者先进的加工工艺,优异的原料和助剂,因此,它们的价格贵,贵在科技含量! 但是更多的,是一些滥竽充数,劣币驱逐良币的擦边球产品。一斤顶三斤的肥、全杀通杀的杀虫剂、千亿的菌…… 这些无良生产厂家不在少数,为了攥取利润和大幅度降低成本,选择低端原料生产的产品,价格当然是相当的便宜!然而质量和效果,当然就得另说。
于是,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干坏事要比干好事容易得多,制作劣等品要比制作优等品容易得多,也更加好卖。 同样是赚钱,赚这种快钱当然更容易得多。所以,这些劣质农资产品就具备了它肥沃的生存土壤。而为了追求利润而销售这一类产品的农资销售者也不乏少数。 乱花渐欲迷人眼,想要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到慧眼识珠,才不会上当受骗!
其次,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种植者到底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便宜,还是占便宜? 谁都想低投入高回报,低投入高产出,但是好像,“物美价廉”的神话时代已经过去,还抱有这种幻想的人,你买到的产品我相信一定会便宜,但是不一定有什么用,你的产量也一定不会太好。“一分价钱一分货”,更建议我们首先考虑产品的性价比!便宜的过于离谱的产品,好像实在是让人不太放心!
第三个问题:到底是先有的低端的农资产品,还是先有的想要便宜的种植户?是低端的农资产品带坏了想要便宜的种植户,还是想要便宜的种植户的需求拉低了农资产品本身的制造门槛,创造了低端农资产品的生存空间? 我们没办法苛责那些想要便宜农资产品的种植户,因为种植领域也在卷,尤其是种植大户,更需要精打细算的算计种植成本。对于便宜的产品的需求,既是被动性选择,也是保证收入的基本要求。 这种被动导致,农资产品只要满足便宜和解决问题这两个要求就能被普遍接受。于是绝大多数,不对,是几乎所有的种植户,他们基本不具备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学科专业的分辨能力来判断:为什么成分、含量、剂型相同的两个产品,价格却不一样?有的差别还那么大? 他们更注重的是如何控制和压缩农资的使用成本。从而使自己的产量和产量带来的收入达到最大化。 农资经营的门槛低,很多从业者都同样不具备这种分辨能力,相当片面的凭借价格高低,厂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来选择农资产品。
第四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产品算是好产品? 我们说农业生产是一门模糊科学,产量所受的种子质量、管理水平、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等干扰因素太多,所以到底哪个产品效果好,绝大部分是依靠用户体验的反馈,而这种“口碑”式的评价往往基于四个字,能否“肉眼可见”! 这种主观的判断既是种植户和农资产品经营者对产品好坏的评判标准,对于制造产品的厂家,反而简单了,我有一整套的办法让你肉眼可见!我有一百多种化合物让你肉眼可见!最关键的是,我还能做的很便宜! 需求简单明确,产品自然而然应运而生,你看,同样的成分含量,我这么便宜,不是好产品吗?你可以买一次不买了,我不在乎,还有更多的人的智商税还没交呢!记住!我就是便宜!
这些所谓的“便宜”产品造成什么样的种植管理风险? 根系弱、不出苗,是因为劣质肥料造成的土壤毒素超载;早衰和脱肥,是因为劣质肥料吸收利用率不够;打几遍杀虫剂还是防不住,是因为不明成分造成的抗性管理失败;病害严重、落花落蕾,是因为劣质植调剂造成的代谢紊乱;这些都和最终的产量息息相关!
第五个问题,那些喊着打破农资暴利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如果用哗众取宠形容,可能有失偏颇,个人感觉他也绝对不是无知者无畏,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他们更懂加工制造、国家标准?所以他们能做得出来、找得到这么“便宜”的农资产品? 用争议性的话题赚取人气和关注度,用廉价的产品转化成利润,何乐而不为?制造的争议性话题,你反驳,或者不反驳,吸引眼球的效果都已经达到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来源于浮躁,所谓的“便宜”,也从来都不是从“砍掉中间环节,没有中间商”做到的,更多的极有可能是通过产品上的投机取巧,以次充好来做文章。
最后就谈到了最底层的逻辑: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屁股决定脑袋,在正规化农资产品竞争激烈的今天,产品利润趋于透明,渠道商也只有拼服务这条路。单纯的卖农资,已经向农业种植管理服务转变。 售后、仓储、分销、运输,营养、植保方案的制定实施,产品质量的回访、溯源等方面,能够弥补厂家的缺陷,两者之间达到了一种良好的互补,这种互补,也是当前实体店农资产品能在市场上以最低成本流通的关键所在。
农资从业者既要活在当下,又要着眼未来。一方面要理性的布局现在,另一方面更应当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未来。 我们看到很多农资实体经营者通过自媒体推广栽培技术、科普农业知识,让更多的种植户提高种植水平,达到节本增效,增产提质的最终目的。 我们乐于见到这个行业良性有序的竞争和运行,只有这样,最终受益的才会必定是广大的种植者! 用“便宜”和所谓的打破“暴利”这种带节奏的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上引导舆论导向,最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美国总统林肯的那句话:“你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
去做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的好产品。 去做更好地田间服务工作。 让更多的种植者受益,这是农资从业者的终极目标! 同时,也奉劝他们:好好做个人吧!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