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17
2006002),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3)。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暗绿色,有蜡粉,有刺毛,叶片较大,叶柄较长,裂片2~3对,叶缘缺刻。花瓣大、黄色、侧叠。种子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3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2天。平均株高145.9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7.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62.6个,每角粒数24.1粒,千粒重3.36克。菌核病发病率29.68%、病指13.28;病毒病发病率13.85%、病指5.2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0%,饼粕硫苷含量16.75微摩尔/克,含油量42.87%。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4.4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4%;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6.6kg,比对照品种增产8.6%。两年平均亩产175.5kg,比对照品种增产10.0%。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4kg,比对照品种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宜在9月中旬播种,稀撒匀播,培育壮苗,苗龄约25~30天移栽;直播宜在10月上中旬播种。2.重底早追,合理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且所有追肥应在12月底前施完。全生育期一般亩施纯氮11~13kg、P2O510kg、K2O8kg、硼砂0.5~1.0kg。3.合理密植。育苗移栽亩植6000~8000株,直播亩植10000~12000株。4.防治病虫害。苗期防菜青虫、蚜虫等,初花期防菌核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汉中和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