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四川)平均215天左右。幼苗直立,绿色,子叶肾脏形,苗期发苗快,缩茎段粗壮,长势强,长相稳健,叶厚有蜡粉,叶片有缺刻,琴状裂叶,底部叶片4-5对裂叶,顶裂大而椭圆,叶缘锯齿状,叶柄扁圆,花瓣黄色,种皮黑褐色。平均株高160厘米左右,一次分枝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0个,每角粒数22粒,千粒重3.4克。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2.02%,硫苷含量27.19μmol/克,含油量40.15%。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黄淮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7.86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67%;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2.44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减产10.2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5.15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11%。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0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49%。(四川一般亩产可达25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生产上注意施用硼肥。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地区的河南、陕西南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