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苹果 | 葡萄 | 番茄 | 黄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柑橘溃疡病 |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枝梢。叶片染病,初在叶背产生黄色或暗黄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叶面隆起,呈米黄色海绵状物。后隆起部破碎呈木栓状或病部凹陷,形成褶皱。后期病斑淡褐色,中央灰白色,并在病健部交界处形成一圈褐色釉光。凹陷部常破裂呈放射状。果实染病,与叶片上症状相似(图一)。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枝梢染病,初生圆形水渍状小点,暗绿色,后扩大灰褐色,木栓化,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后数个病斑融合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大斑,边缘明显。 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称野油莱黄单胞菌柑橘致病型,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具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叶、病枝或病果内越冬,翌春遇水从病部溢出,通过雨水、昆虫、苗木、接穗和果实进行传播,从寄主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病菌有潜伏侵染性,有的柑橘外观健康却有病菌侵染,有的柑橘秋梢受侵染,冬季不显症状,春季才显症状。从3月下旬至12月病害均可发生,一年可发生3个高峰期。春梢发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夏梢发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秋梢发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其中以6、7月份夏梢和晚夏梢受害最重。气温在25~30℃条件下,雨量越多,病害越重。暴风雨和台风过后,易发病。潜叶蛾、恶性食叶害虫、凤蝶等幼虫及台风不仅是病害的传病媒介,而且其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栽培管理不当,如氮肥过多、品种混栽、夏梢控制不当,有利发病。 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控制橘园肥水,保证夏、秋梢抽发整齐。结合冬季清园,彻底清除树上与树下的残枝、残果或落地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控制夏梢,抹除早秋梢,适时放梢。及时防治害虫。培育无病苗木,在无病区设置苗圃,所用苗木、接穗进行消毒,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加1%酒精浸30~60分钟,或用0.3%硫酸亚铁浸泡10分钟。冬季清园时或春季萌芽前喷石硫合剂50~70倍液。 春季开花前及落花后的10天、30天、50天,夏、秋梢期在嫩梢展叶和叶片转绿时,各喷药1次。可用药剂有: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500倍液。 20%噻菌铜胶悬剂300~500倍液。 20%乙酸铜水分散粒剂800~1 200倍液。 64%福美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56%氧化亚铜悬浮剂500倍液。 12%松脂酸铜乳油300~600倍液。 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800倍液。 47%春雷?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470~750倍液。 14%络氨铜水剂150~300倍液。 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 |
相关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