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苹果 | 葡萄 | 番茄 | 黄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芹菜斑枯病(壳针孢) |
芹菜斑枯病(壳针孢)是芹菜在生长过程中最常出现了一种病害,是冬春保护地及采种芹菜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而又严重,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此病在贮运期还能继续危害。 【症状】: 芹菜斑枯病(壳针孢)最初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圆斑,逐渐褐变,形成直径3-10mm轮廓清晰的病斑,由下叶向上叶蔓延。茎和叶柄上出现长圆形略微凹陷的病斑。病害严重时,叶片褐变而干枯,呈火烧状,病斑中心部位散生小黑粒点(分生孢子器)。 【发生特点】: 华南地区主要是大斑型,东北、华北则以小斑型为主。主要以菌丝体在种皮内或病残体上越冬,且存活1年以上。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染病,产出分生孢子,在育苗畦内传播蔓延。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菌,遇适宜温、湿度条件,产出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或雨水飞溅将孢子传到芹菜上。遇有水滴存在,孢子萌发产出芽管,经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植株,经8天潜育,病部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在冷凉天气下发育迅速,高湿条件下也易发生,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25℃ ,相对湿度为85%以上。 芹菜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潜伏期5~10天。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芹菜叶枯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3~5月和秋冬季10~12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日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多、时间长的天气条件下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缺肥、缺水和植株生长不良等情况下发病也重。 【病原】: 芹菜斑枯病(壳针孢)由不完全菌类的一种霉菌致病。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器之后,从中生出性孢子,一般经由种子传染。寄生于种皮的病。 生存2年左右,在种子发芽时侵染。寄生于病叶的菌丝及泡源菌可以生存8—11个月,形成侵染源。病菌的发育适温为22—29℃。 【防治方法】: 芹菜斑枯病(壳针孢)常发生于6月至晚秋多雨时期,尤其以梅雨季节为多。染有病菌的种子,可经过3年以上病菌死亡之后使用,或者在48℃温水中侵渍 30分钟后,用冷水侵泡后播种。收获后的病茎病叶,应集中烧毁。 【植保要点】 1、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2、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 |
相关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