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褐斑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叶片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后斑中部转为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晰,严重时病斑密布并连结成斑块,终致叶片变黄干枯。叶柄病斑近梭形,稍下陷,病斑绕柄扩展并连片,终致叶柄倒折。潮湿时病部表面生白色薄霉层隐约可见。
【慈姑褐斑病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慈姑柱隔孢菌〔Ramularia sa-gittariae Bres.〕。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梗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种球也可带菌,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借助雨水溅射或气流传播侵染,在生长季节中,再次侵染频繁。通常温暖多雨的天气和植株生长密茂时有利于发病。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详。在近年国内推介的4个慈姑品种中,一般表现较强抗逆性和抗病性的品种,如江苏的紫圆慈姑和广州的白肉慈姑是否也抗本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
【慈姑褐斑病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根据慈菇发芽期、抽叶至球茎开始膨大和球茎形成期的生育需要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
(3)苗期病害始发后开始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上述药剂除波尔多液外,可加入0.2%洗衣粉以增加展着性,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