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葡萄 番茄 黄瓜 辣椒 柑橘 更多..
大豆豆荚斑螟




    【虫害名称】:豆荚斑螟
   
    【学名】: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豆荚螟、大豆荚螟、洋槐螟蛾、槐螟蛾。分布: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发生重。
   
    【寄主】:大豆、菜用大豆、豇豆、豌豆、菜豆、扁豆、绿豆等豆科作物。
   
    【为害情况】:幼虫蛀害蕾和豆荚,选成落花、落蕾、落荚,后期产生蛀孔,严重的地块,蛀荚率达60%~90%,一般年份15%~20%。影响产量和质量。菜用大豆除蛀害豆粒外,还蛀害花蕾和茎杆。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0~24mm。头部、胸部褐黄色。前翅褐黄,沿翅前缘有一条白色纹,前翅中室内侧有棕红金黄宽带的横线。后翅灰白,有色泽较深的边缘。卵:椭圆形,长约0.5mm,卵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状纹,初产乳白色,后转红黄色。幼虫:共5龄,各龄体长为0.6~2mm,2~6mm,6~9mm,9~13mm及14~18mm。初为黄色至黄绿色,后转绿色,老熟后背面紫红色,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其两侧各有黑斑1个,后缘中央有小黑斑2个。气门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环。蛹:长9~10mm,黄褐色,臀刺6根。
   
    【生活习性】:木种主要为害大豆(黄豆),仅在部分地区、部分时间,在菜田为害。华东浙西南1年发生5代,在广东年发生7代,无明显越冬现象。4~5月为害大豆或菜用大豆,6~10月为害豇豆及豆科绿肥,10~11月又为害秋播大豆。第1代、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一般于秋季,尤其是干旱的条件下,发生数量多,为害较重。成虫夜出,卵产于花瓣或嫩荚上,散产或几粒一起,每雌可产80~90粒。幼虫孵化后,先在荚上吐丝做一丝囊,然后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落地在表土中做茧化蛹。卵期3~6天,幼虫期9~12天,成虫寿命6~7天。
   
    【防治方法】:豇豆、菜豆进入现蕾开花期或成虫盛发期或卵孵化盛期,喷洒0.6%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此外,也可选用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1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4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20%杀灭菊脂30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2~3次。
   
   
   
相关作物
胡椒黄化病的表现症状
胡椒黄化病的表现症状
防治杏树细菌性穿孔病
防治杏树细菌性穿孔病
桃蚜的危害
桃蚜的危害
芹菜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
芹菜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