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葡萄 番茄 黄瓜 辣椒 柑橘 更多..
苹毛虫的发生规律




    苹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在中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东接国境线,西达宁夏、甘肃、青海,由此折入四川、云南。还分布于朝鲜、日本、前苏联及小亚细亚、欧洲。寄主于苹果、梨、桃、李、梅、樱桃及其他蔷薇科植物。幼虫为害嫩芽和叶片,食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留叶柄。
   
   
    【寄主】:苹果、梨、桃、李、梅、樱桃及其他蔷薇科植物。
   
    【成虫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25~30mm,翅展52~70mm;雄成虫体长23~28mm,翅展45~56mm。全身赤褐色,复眼球形黑褐色,触角双栉齿状,雄栉齿较长。前翅外缘略呈锯齿状,翅面有3条黑褐色横线。内、外横线呈弧形,两线间有1明显的白斑点,亚缘线呈细波纹状。后翅色较淡,有两条不太明显的深褐色横带。
   
    卵形态特征:椭圆形,直径约1.5mm,初产时稍带绿色,中间灰白色,并有云状花纹。
   
    幼虫形态特征:末龄幼虫体长约50~60mm。青灰色或茶褐色,体扁平,两侧缘毛长,灰褐色。胴部青灰色或淡茶褐色,腹部第一节两侧各生1束黑色长毛,第二节背面有1黑蓝色横列毛丛,腹部第八节背面有1个瘤状突起。
   
    蛹形态特征:长约30mm,紫褐色,外被灰黄色纺锤形茧,茧外有幼虫体毛。
   
    为害特征:幼虫为害嫩芽和叶片,食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留叶柄。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该虫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东北1年l代,陕西关中1年2代,河北昌黎1年3代。均以幼龄幼虫紧贴于树皮上或枯叶内越冬。虫体颜色近似树皮,不易被发现。在昌黎观察,5月上、中旬越冬代幼虫化蛹。化蛹前先在小树枝上或树皮缝内结茧。5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羽化后6~8小时即可交尾,再经4~6小时即产卵。卵多散产在树枝和树叶上。1头雌虫平均产卵450粒。越冬代成虫寿命4~5天。第一代卵在5月下旬孵化,孵化率约为70%。幼虫主要取食叶肉,有时亦吃叶脉,最喜食幼芽。老熟幼虫耐饥饿能力强,断食4天多仍可成活。7月中旬幼虫老熟并吐丝结茧。7月下旬出现成虫并产卵。第二代卵在8月上旬孵化,9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吐丝结茧,10月中旬出现成虫并产卵。第三代卵在10月下旬孵化,11月中旬以2~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树干上越冬。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冬季结合整形修剪,刮除树皮,清理枯叶,杀灭越冬幼虫;
    越冬幼虫出蛰前用80%敌敌畏200倍液封闭剪锯口、枝杈及其他越冬场所;
    诱杀: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或用性诱剂诱杀,或用糖:酒:醋:水为1:1:4:16配制的糖醋液诱盆挂于树冠内诱杀成虫;释放赤眼蜂:发生期隔株或隔行放蜂,每代放蜂3~4次,间隔5天,每株放有效蜂1000~2000头;
   
    药剂防治:春季幼虫为害初期施实药剂防治,可选喷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青虫菌6号500~1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等合成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
   
   
   
   
   
   
   
相关作物
苹果小木蠹蛾的发生规律
苹果小木蠹蛾的发生规律
荷兰豆黑斑病
荷兰豆黑斑病
番茄氨气为害
番茄氨气为害
西葫芦霜霉病
西葫芦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