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葡萄 番茄 黄瓜 辣椒 柑橘 更多..
梨蝽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梨蝽昆虫名,为半翅目,蝽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河南、山东、安徽、云南等地。寄主有梨、苹果、杏、桃、樱桃、李等多种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16mm。宽约4.5mm左右,体扁椭圆灰褐色,腹部腹面黑绿色。头暗褐,背中具褐色纵纹两条。喙达中胸腹板。复眼黑色。体表被褐色刻点;腹缘黑、黄色相间。前胸背板前缘具“人”字形褐色纹。雌虫腹末浑圆,雄则尖。
    卵
    椭圆形,淡黄或淡绿,顶端具刺突3根,常20粒左右堆产。
    若虫
    似成虫,卵圆形,无翅。前胸背板两侧具褐色斑块,腹部棕黄色,各节两侧均具褐色斑块,腹背中央具长方形褐色斑块。
   
    【症状】:成、若虫吸食叶、嫩梢及果实汁液,梨果被害,常形成疙瘩梨,果面凹凸不平,受害处变硬、味苦;或果肉木栓化。桃、李受害,常有胶滴溢出。排泄物可诱发煤污病。
   
    【病原】:老熟若虫体长8-9毫米生活史及习性年生1代。以2龄若虫于梨树粗皮缝中或皮下越冬,翌年发芽时出蛰,、先在越冬处取食,随着梨树生长,逐渐分散到枝梢上为害树梢或果实。6月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4-5个月,经取食后交配产卵,产卵盛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卵多产在树干的树皮缝中,有时产在叶片及果实萼洼上。卵期10天左右,9月上旬始见若虫。成、若虫在高温中午前后多群集在枝干背面静止不动,傍晚陆续分散到枝干上取食。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于枝干粗皮缝中越冬。次年寄主萌动时出蛰,并分散于枝梢,嫩芽上危害,尔后转害枝条、幼果。6月上旬出现成虫,并继续为害。8月下旬左右交尾产卵,卵产于枝干粗皮裂缝、枝杈、尊洼等处,9月上旬可见到若虫,经短期活动危害后潜伏越冬。卵期约l0d。成虫寿命约4.5个月。梨蝽的成、若虫在高温下多群聚于枝干或主、侧枝的背阴处静止不动,气温凉爽后又分散于枝梢上危害。成、若虫具群集树干避风习性及成虫具群集危害习性,并具集中寄主树干交配、产卵的特点,均利于用药防治。成虫危害至秋末落叶后死亡。
   
    【防治方法】:
   
    (1)秋后至越冬若虫出蛰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若虫。(2)于8月中旬开始在枝干上束草,诱集成虫产卵,每5天换1次,及时杀灭卵块。(3)炎夏中午人工捕杀群集在枝干上的成虫和若虫。可用火把烧杀或鞋底拍打,连续2-3次可基本控制。(4)早春越冬若虫出蛰后或夏季成、若虫群集在树枝上时,及时施药防治,所用药剂参考茶翅蝽。
   
   
相关作物
如何防治番茄青枯病
如何防治番茄青枯病
豌豆灰霉病
豌豆灰霉病
杨桃黄斑卷叶蛾病害分析
杨桃黄斑卷叶蛾病害分析
草莓黏菌病
草莓黏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