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1)成虫:体长8-12毫米,翅展18-30毫米。触角,雄蛾双栉齿状,雌蛾锯齿状。复眼深褐色。翅半透明,翅面具很多黑色绒毛。(2)卵:扁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后变为紫褐色。由数十粒至百余粒组成卵块。(3)幼虫:老龄幼虫20毫米,黄白色,肥胖粗短呈纺锤形。头小,黑色。前翅背板有褐斑和横纹,背线黑褐色,两侧各有近圆形黑斑10个。初孵幼虫及越冬幼虫为紫褐色。(4)蛹:长11-14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黑褐色。外被有2层丝茧。北方梨区1年发生l代。多以2龄幼虫在树干及主枝的粗皮裂缝下结茧越冬。早春梨芽前萌动后开始出蛰,先危害花芽、花蕾和叶芽,以花芽被害最重。花芽开绽期为出蛰盛期,幼虫多在芽缝内取食,被害部位常流出黄褐色粘液。显蕾时又危害花蕾。谢花后,梨树展叶时,幼虫转移到叶片上危害,常将叶片纵卷成饺子状虫苞,潜伏其中潜食叶肉;1头幼虫可转移危害7—8张叶片。蛹期l0天左右。华北梨区4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不善飞翔,易被振落,傍晚和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背面,尤以老虫苞附近的叶上居多。卵期7-8天。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先群集,后分散在叶背危害,将叶片咬成筛网状。幼虫危害10天后,约在7月下旬转到粗皮下结茧越冬。
【症状】:梨叶斑蛾又叫梨星毛虫,幼虫俗称梨狗子。主要危害梨、苹果、山楂、海棠、花红、沙果等。幼虫先食害花芽、花蕾。梨树展叶后,幼虫转移危害嫩叶,先吐丝将叶片缀成卷筒,似饺子状,然后潜入其中啃食叶肉。被害叶残留一层表皮和叶脉,并逐渐变黄干枯,造成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早春刮除粗翘皮,消灭越冬幼虫。成虫发生期,于清晨摇树振落捕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