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学名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8-54毫米。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双栉齿状。翅暗褐色,前翅前缘区黑褐色,基线浅褐色,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环纹黑色,有一个圆灰环,肾状纹黑色,其外侧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楔形黑斑,三斑相对,容易识别。后翅灰白色。卵半球形,表面有纵横隆线。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变灰褐色。幼虫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41-50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满布龟裂状皱纹和黑色微小颗粒。腹部1-8节背面有4个毛片,后方2个较前方2个大1倍以上。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带。蛹长18-24毫米,红褐色或暗褐色,腹部第4-7节基部有1圈刻点,在背面的大而色深,腹端具臀棘1对。以幼虫取食蔬菜和林、果幼苗。3龄前幼虫将叶片吃成网孔状,4龄后咬断苗木嫩茎,造成苗圃地缺苗断垄。
【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在广东每年发生6-7代,在各代当中,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严重。由于广东气候温暖,冬季无休眠现象,幼虫仍继续取食。在2月份成虫出现,白天潜伏于土隙、枯叶、杂草等隐蔽物下,夜间飞翔、交配、产卵等活动。成虫具强烈的趋化性,喜食糖蜜、酸甜液;夜间对普通灯光趋性不强,但对黑光灯的趋性极强。成虫多将卵散产于低矮叶密的杂草上,少数产于枯叶及土隙下。每雌通常产卵多达1000粒左右。幼虫共6龄,个别7-8龄。2龄前昼夜均可危害,群集于幼苗茎叶间取食幼苗嫩叶;3龄后分散取食;4龄时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危害,咬断苗茎,拖入土穴中取食,或啃食未出土的种子。幼虫有假死性,一遇惊扰即卷缩成团。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杂草是小地老虎产卵的主要场所及初龄幼虫的食料,春季细耕整地清除田边杂草,可以消灭部分卵和幼虫。
②诱杀成虫。用黑光灯或糖醋液(红糖6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加适量敌百虫)诱蛾。
③诱杀幼虫。用鲜嫩多汁的杂草或莴苣叶切短,以鲜草或莴苣70份、2.5%敌百虫粉1份拌成毒饵,傍晚撒到苗木附近,隔一定距离放一堆,以毒杀幼虫。
④喷撒药剂,消灭幼虫。在小地老虎幼虫3龄期之前,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或2.5%敌杀死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对植株地上部和杂草进行喷洒,防治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