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体长16~20mm,翅展40~48mm。体褐色,腹部背面中央有1条黑色纵带,各节间黑色。翅的外缘有波状凹缺,正面黄褐色至暗褐色;反面灰黄褐色,并杂有许多黄褐色短横纹。前翅翅尖,后方第一中脉终止处显著突出;正面外缘与中室间、第二中脉上下方各有1个横向椭圆形白心黑斑,黑斑四周并有桔红色或桔黄色晕;反面有3个圆斑,一个较大,另两个较小,在近翅尖处;这三个斑均为白心,环以黑色、黄白色、黄褐色三层同心圈;在较大圆斑上下还各有1黄白色斑点;三个圆斑内方有外、中、内3条褐色横带,均不达后缘,中横带尤短,仅至中部。 后翅第三中脉终止处显著突出,正面外缘与中室间、第一肘脉上下方各有1近圆形白心黑斑,下斑较大;反面近中部有1条横贯全翅的褐色弧形带纹,带纹外方有5个与前翅反面同色的同形斑纹,其中以近翅尖斑及近臀角第二斑为最大;另在第一中脉与第二中脉间还有1个黑褐色斑点。翅正面黑斑中心白斑小或不明显。 前足退化,小。卵球形,直径约0.9mm,淡黄色,表面有微细网纹。末龄幼虫体长32~40mm,近纺锤形。头大,灰黄色,有1对鲜红色长角状突起,形似龙头;突起基本黑色且有皱纹。胸腹部鲜绿色,背线浓绿色,两侧具3~4条不明显的纵纹;各节多横皱,在皱面有横排的深绿色小颗粒。腹部末端有1对后伸的尾角。蛹长15~17mm。初绿色,后渐变灰绿至褐色。腹部背面弓起,似驼背。
【甘蔗稻褐眼蝶发病规律】:稻褐眼蝶的生活年史尚未搞清。成虫于上午羽化,不很活泼,畏强光,白天多隐蔽在稻丛、竹林、树荫等荫蔽处,早晨、傍晚外出活动,交尾也多在此时进行。卵散产,多产于稻叶上。老熟后即吐丝将尾部固定于叶上,然后卷曲体躯,倒悬脱皮化蛹。一般在山林、竹园、房屋边的稻田受害较重。
【甘蔗稻褐眼蝶防治方法】:一是在稻褐眼蝶幼虫高峰期,25%天达灭幼脲1500倍,或天达2%阿维菌素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每亩用1.5%杀螟松粉剂2千克,拌细泥粉20千克撒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