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高粱蚜学 名】: Melanaphis sacchari 同翅目,蚜科 。别名:高粱蚜 甘蔗蚜、甘蔗黄蚜,俗名蜜虫、腻虫等 分布北、东、南三个方位基本至国境线,西限甘肃,由此折入四川、云南。
【甘蔗高粱蚜寄 主】:高粱、甘蔗等粮食作物。
【甘蔗高粱蚜为害特点】:多以成、若蚜聚集在高粱叶背,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茎叶上,油亮发光,致寄主养分大量消耗,影响光合作用和产品质量。轻的叶片变红,重的叶枯,穗粒不实或不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高粱蚜主要寄生在叶片背面,由下向上扩展,主要为害高粱。
【甘蔗高粱蚜形态特征】:高粱蚜分为两性世代和孤雌胎生世代。两性世代雌蚜无翅,较小,与雄蚜交尾后产卵,又称无翅产卵雌蚜。雄蚜有翅,较小,触角上感觉孔较多,行动迅速,东北于9月后大量出现。卵长卵圆形,初黄色,后变绿至黑色,有光泽。孤雌胎生世代:无翅孤雌胎生母蚜长卵形,米黄色至浅赤色,触角细长6节,复眼大,棕红色。腹背中央3~6节间具长方形大斑,腹管褐色,圆筒形。尾片圆锥形,钝,中部稍粗。有翅孤雌胎生母蚜:体长卵形,米黄色,具暗灰紫色骨化斑。触角6节,约为体长2/3。
【甘蔗高粱蚜发病规律】:吉林公主岭1年发生16代,沈阳19~20代,以卵在荻草的叶鞘或叶背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地表气温高于10℃以上时,越冬卵陆续孵化为干母,沿根际土缝爬至荻草根部为害嫩芽,繁殖1~2代后,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高粱出苗后,开始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高粱上为害,逐渐蔓至全田。7月中下旬为害严重。进入9月上旬后,随气温下降和寄主衰老,有翅蚜迁回到荻草上,产生无翅产卵雌蚜,与此同时在夏寄主上产生有翅雄蚜,飞到荻草上与无翅产卵雌蚜交配后产卵越冬。高粱蚜繁殖力强,每头无翅胎生雌蚜可生70~80头若蚜,夏季3~5天即可繁殖一代。其发生程度与当年气候和天敌数量密切相关。当6~8月大气干旱,气温24℃~28℃,旬均相对湿度60%~70%,旬降雨量低于20毫米,高粱蚜易大发生。常见天敌有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
【甘蔗高粱蚜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采用高粱与大豆6∶2间种栽培法,可明显减少高粱蚜发生及为害。冬麦区可在冬小麦中套种高粱,利用麦田中蚜虫天敌,控制高粱蚜,效果显著。
(2)药剂防治。掌握在高粱蚜点片发生阶段,及时用40%氧化乐果乳油涂高粱茎秆。当田间蚜虫株率为30%~40%,出现起油株时,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毫升,对适量水稀释,喷拌细干土10公斤,撒施在植株叶片上;也可用50%异丙磷乳油50毫升拌潮湿细土10公斤,隔5~6垄撒施1垄,效果显著。或喷洒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00倍液。或喷洒1.5%乐果粉剂或1.5%甲基1605粉剂,每亩2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