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黏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6-45毫米,淡黄褐至淡灰褐色,触角丝状,前翅环形纹圆形,中室下角处有一小白点,后翅正面暗褐,反面淡褐,缘毛白色。卵半球形,直径0.5毫米,白至乳黄色。幼虫6龄,体长35毫米左右,体色变化很大,密度小时,4龄以上幼虫多呈淡黄褐至黄绿色不等,密度大时,多为灰黑至黑色。头黄褐至红褐色。有暗色网纹,沿蜕裂线有黑褐色纵纹,似“八”字形,有5条明显背线。蛹长20毫米,第5-7腹节背面近前缘处有横脊状隆起,上具刻点,横列成行,腹未有尾刺3对。
【甜瓜黏虫发生规律】:
我国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2-8代。成虫有迁飞特性,3、4月间由长江以南向北迁飞至黄淮地区繁殖,4、5月间为害麦类作物,5、6月间先后化蛹羽化成为害状虫后又迁往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繁殖为害,6、7月间为害小麦、玉米、水稻和牧草,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向南迁往山东、河北、河南、苏北和皖北等地繁殖,为害玉米、水稻。在北纬33°(l月份0℃等温线)以南幼虫及蛹可顺利越冬或继续为害,在此线以北地区不能越冬。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趋性强,幼虫昼伏夜出为害,有假死性和群体迁移习性。黏虫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干旱,相对湿度75%以上,温度23—30度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存活。但雨量过多,特别是遇暴风雨后,黏虫数量又显著下降。在玉米苗期,卵多产在叶片尖端,成株期卵多产在穗部苞叶或果穗的花丝等部位。边产边分泌胶质,将卵粒黏连成行或重叠排列黏在叶上,形成卵块。
【甜瓜黏虫防治方法】:
①在南方黏虫可顺利越冬地区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可压低越冬代及一代虫源数量,秋季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田结合中耕培土,锄草灭荒,对控制三代黏虫效果明显。
②从黏虫成虫羽化初期开始,用糖醋液或黑光灯或枯草把可大面积诱杀成虫或诱卵灭卵。
③在玉米、高粱苗期百株有幼虫20—30头,或玉米生长中后期百株有幼虫50-100头时,就应施药防治。在幼虫3龄以前,每公顷用灭幼脲1号有效成分15—30克,或灭幼脲3号有效成分5-10克,加水后常量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田间持效期可达20天。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 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500倍液,或25%氧乐氰乳油 2000倍液均匀喷雾。④黏虫天敌有蛙类、鸟类、蝙蝠、蜘蛛、线虫、螨类、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菌和病毒等多种。其中步甲可捕食大量黏虫幼虫,黏虫寄蝇对一代黏虫寄生率较高。黏虫黑卵蜂对卵寄生率较高,在有些地区黏虫卵索线虫对黏虫幼虫寄生率很高,麻雀、蝙蝠可捕食大量黏虫成虫,瓢虫、食蚜虻和草蛉等可捕食低龄幼虫,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注意保护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