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叶片染病,初呈红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2~6mm,边缘清晰,后期病斑变为灰色,中央散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高温多雨季节病斑迅速扩大成不规则形,多个病斑密集或互相联合形成大型不规则形病斑,使叶片呈焦枯状。病叶一般不变黄脱落,但严重受害的叶片可出现焦枯现象。果实染病,形成灰褐色或黄褐色、圆形或不整形稍凹陷病斑,中央散生微细小粒点。贮藏期间,果实表皮与果肉脱离,呈白色,白色皮下生多数小黑粒点。枝条染病,多发生于树冠内膛的小枝、弱枝和一年生枝条上。一年生小枝受害后,病部表面产生小黑粒点,顶部枯死;大枝受害,常在芽旁及四周表皮产生块状或条状坏死斑,有的表面也产生小黑粒点。
【病原】 病原是真菌,称为梨叶点霉(phyl-losticta pirina 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病部的小黑点为该菌的分生孢子器,埋生于表皮下,球形或扁球形,直径96~163微米,有乳头状孔口深褐色突出于表皮,分生孢子梗极短,无分隔,着生于孢子器内壁的底部和四周。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3.4~6.9×2.4~4.5微米,一般为6.2×3.2微米。 病菌以分菌丝体或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次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北方果区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从发病前半月开始喷射1:2:200~400倍波尔多液或其它保护剂,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5%多菌灵300~400倍液等。每隔20天左右喷药一次,在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喷药3次。未结果幼树可于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中旬各喷一次,多雨年份8月份结合防治炭疽病再喷一次药。或30%绿得保胶悬剂300~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抗菌剂402乳油800~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多菌灵盐酸盐)6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喷药时间可根据发病期确定,一般可在花后结合防治白粉病或食心虫喷第一次药,以后隔2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以提高抗病力:土质粘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同时注意整形修剪,使树通风透光.(3)消灭越冬菌源:秋冬收集落叶集中处理;冬季耕翻也可减少越冬菌源。 (4)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5)加强贮藏期管理,入窖前严格剔除病果,控制好窖内温度与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