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葡萄 番茄 黄瓜 辣椒 柑橘 更多..
巧治苦瓜炭疽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
   
      苦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直径0.1~0.5厘米,后产生黄褐色至棕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有时龟裂。瓜条染病,病斑不规则,初病斑黄褐色至黑褐 色,水渍状,圆形,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部呈湿腐状;天气晴或干燥条件下,病部呈干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但边缘色仍较深,四周呈水渍状黄褐色晕环,严重时数个病班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该病叶片上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很小,肉眼不易看清。
   
      病原形态特征
   
      Colletotrichumorbiculare(Bark.&Mont.)V.Arx称葫芦科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Glomerellalagenarium(Pass.)WatanableetTamura称瓜类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黑褐色圆形,直径85~126微米,具褐色刚毛,产孢细胞瓶梗形至圆筒状;分生孢子单胞,圆筒形,直,两端钝圆,内生油球2个,大小14~16×4.5~5.5微米;附着胞棍棒形,褐色,宽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边缘大多稍整齐,大小5.5~8×5~5.5微米。G.1agenarium子囊壳球形,直径约110微米,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在自然条件下未发现,通过人工培养和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子囊壳。该菌能引起各种瓜类炭疽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在田间越冬,亦可在温室或塑料温室旧木料上存活。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此外潜伏在种子上的菌丝体也可直接侵入子叶,引致苗期发病。病菌分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孢子萌发适温22~27℃,病菌生长适温24℃,8℃以下,30℃以上即停止生长。10~30℃均可发病,其中24℃发病重。湿度是诱发本病重要因素,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空气湿度93%以上,易发病,相对湿度97~98%,温度24℃潜育期3天,相对湿度低于54%则不能发病。早春塑料棚温度低,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水珠,苦瓜吐水或叶面结露,发病的湿度条件经常处于满足状态,易流行。露地条件下发病不一,南方7~8月,北方8~9月,低温多雨条件下易发生,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低于60%,病势发展缓慢。此外,采用不放风栽培法及连作、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植株衰弱发病重。此病南方为害不重,但北方反季节栽植的苦瓜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英引苦瓜、滑身苦瓜、90一2苦瓜、89—3苦瓜等对病害抗性强的品种。
   
      (2)做到从无病株上留种,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缓慢,在土中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种子可用50%双氧水(H202)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后播种,也可在播前置于56"C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再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3)地温高于10℃,北方棚室以4月上旬播种为宜,苗期20~30天,生长势强利于抗病。
   
      (4)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必要时对苗床进行消毒,减少初侵染源。
   
      (5)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在棚室进行生态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操作,除病灭虫,绑蔓、采收均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6)塑料棚或温室采用烟雾法。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交替使用,也可于傍晚喷撒8%克炭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lkg。
   
      (7)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剂7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丰农可湿粉500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一10)水剂2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如能混入喷施宝或植宝素7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相关作物
丝瓜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丝瓜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如何巧治茼蒿白粉虱
如何巧治茼蒿白粉虱
枇杷蓑蛾防治
枇杷蓑蛾防治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