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玉米黄斑病、玉米黄叶病
症状:发生在玉米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生退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退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晕圈,成熟病斑一般长2~5毫米,宽1~2毫米,大的可达 7毫米 × 3毫米 。湿度大时,病斑正反两面有灰黑色霉状物。该病症状变异较大,在一些自交系和杂交种上,有的只生一些白色或褐色小点,病斑分3种类型:抗病型、中间型和感病型。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玉米秸垛、田间地表的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初侵染源。
病原:病原为新月弯孢霉 Curvularia lunata(Walker)Boed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弯孢霉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中、植株的病残体和病秸秆上越冬。第2年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被传到玉米植株上,侵入体内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气流传播又可引起多次再侵染。今年滦南县7、8月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涝洼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如中单2号、冀单22号、丹玉1 3、掖单l 2、掖单1 9等。
2 加强栽培管理。玉米与豆类、蔬菜等作物轮作倒茬;适当早播;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施足基肥,合理追肥。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2.5%烯唑酮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l 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1 O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