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野草螟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严重时可致小麦绝产失收。目前仅知在山东、山西有分布。
虫害特点: 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间,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及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被齐根咬断,造成麦茎折断或叶片圆缺,致使麦苗萎蔫枯死,发生严重地造成缺苗断垅现象。具有转株为害习性,顺垅为害,喜阴暗。高龄幼虫活泼,无假死现象,受惊后后退爬行。有夏滞育习性,滞育时间长。成虫趋光,卵单粒散产,有聚集趋势。其为害症状与二点委夜蛾、地老虎等常见地下害虫相似,易混淆。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小麦及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秸秆、麦糠和杂草等覆盖物,必要时可在麦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及早去除麦茬,减少地表覆盖物,恶化害虫生存环境。
2. 播种期防治 (1)毒土法。小麦播种前,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千克,加细土30~40千克拌匀,开沟施或顺垄撒施,然后覆土;或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0.8~2.5千克,撒施。(2)拌种法。在小麦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20亳升,对水200~300亳升,拌麦种10千克。
3. 生长期防治 小麦返青后,幼虫食量增大,为害加重,容易造成缺苗断垄,是进行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据初步田间防治和药剂筛选试验,白眉野草螟对毒死蜱和辛硫磷敏感,是田间防治的首选药剂。(1)灌药法。随水灌药:在小麦春灌时,用48%毒死蜱乳油200~250亳升/亩,随时浇入田中。(2)喷灌麦苗:在小麦返青期,将喷雾器喷头拧下,用48%毒死蜱乳油60亳升/亩,或40%辛硫磷70亳升/亩,对水喷淋植株根围。喷淋时药液量要大,保证药液渗到小麦根围害虫藏匿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