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主要为害果实。近成熟或成熟后没有及时采收的近地面果实易染病。果实染病后迅速出现大面积软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较密的白色霉层,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白色霉层上生出黑蓝色球状的菌丝体,即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病果迅速腐烂。
病原:匍枝根霉(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Lind,异名R.Nigricans Ehrenb.)属接合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该菌寄生性弱,但分布十分普遍,可在多种多汁的蔬菜、水果的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孢囊孢子可附着在棚室墙壁、门窗及塑料棚骨架、架杆等处越冬,遇有适宜的条件,病菌从伤口或生活力衰弱的部位侵入。分泌大量果胶酶,分解细胞间质,致病部软化腐败,破坏力很大。病菌产孢量大,可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该菌喜温暖潮湿的条件,适宜生长温度24~29℃,相对湿度高于80%。生产上遇有连续连阴雨天气或棚室浇水过量、湿度大放风不及时易发病。果实过熟或落地的采种田发病重。
防治措施:(1)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尤其进入雨季或生育后期要避免果实过熟。
(2)注意控制田间或棚室内的相对湿度,防止该病发生蔓延。
(3)加强田间管理,千方百计减少各种伤口,以减少病菌侵入。
(4)及时喷洒植宝素7500倍液,增强抵抗力。
(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每667㎡用对好的药液70升,注意保护果实,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