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苹果 | 葡萄 | 番茄 | 黄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绿豆鹰嘴豆象知多少? |
绿豆鹰嘴豆象寄主在鹰嘴豆、绿豆、眉豆、豇豆、扁豆、蚕豆等。该虫在田间和仓库内均能繁殖为害,但以仓内为主。主要以幼虫蛀害豆粒成大洞或空壳,大大降低豆的食用和商品价值。对豇豆、绿豆、鹰嘴豆等造成严重危害,在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危害尤其严重。在热带地区,对豇豆属的豇豆Vignaunguiculata和绿豆危害最甚。中国进境检疫二类危险性害虫 卵椭圆形,扁平,紧贴于种子表面。长平均0.63mm,宽0.41mm。 幼虫老熟幼虫长3.6-4mm,宽1.9—2.0mm。足退化,身体弯曲呈"C"形,淡黄白色。头圆形,两侧及后面骨化较强;有小眼1对;额区每侧有刚毛3根,排成弧形,具感觉窝1对;唇基着生刚毛和感觉窝各1对;上唇卵圆形,横宽,基部骨化,前缘有多数细刺及4根长的亚缘刚毛,基部每侧有1根刚毛和1个感觉窝;上内唇中部有2对短刚毛,稍弯曲,前缘有4根缘刚毛;触角2节,仅端节骨化,末节刚毛长为末端感觉乳突长的2倍以上;后颏膜质,与前颏的界限不明显,着生2对前侧刚毛;前颏具一圆形骨片,前端呈双口愀,在凹缘两侧各有1根短刚毛;唇舌有1对刚毛和1对感觉窝。前、中、后胸节上的环纹数分别为3、2、3。足3节。腹部1-8节上各有环纹2条,第9-10节各有环纹1条。气门环形。 成虫体长2.5-4mm。头小,暗褐色;额部具中纵脊,被灰白色毛;触角黄褐色,弱锯齿状。前胸背板亚圆锥形,暗褐色,疏被黄褐色毛;近后缘中部有1对瘤突,上面着生白色毛。小盾片方形,着生白色毛。鞘翅淡褐色至暗褐色,每一鞘翅的中部和端部各有1黑斑,两黑斑在翅外缘相连;鞘翅长约与两翅的总宽相等,行纹4和5在端部远短于相邻的其他行纹;肩胛突出;鞘翅表皮的褐色部分着生黄褐色毛,黑斑上光裸少毛,在两个黑斑之间有1卵圆形白毛斑,有时在该白毛斑之前的第3行间也着生白色毛。足黄褐色,后足色较暗;后足腿节腹面有纵脊2条,外缘脊上的端齿粗钝,内缘脊上的端齿短而尖,或完全消失,沿内缘脊基部3/5处着生多数微齿。臀板黑色,雄虫臀板与体轴近垂直;雌虫臀板倾斜,具有一白色中纵毛带。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端部着生刚毛10余根;内阳茎端部的骨化区呈矩形,端缘不凹入;囊区有2个椭圆形的骨化板。 成虫羽化时已达性成熟,随即交尾产卵。交尾持续3-6分钟,有多次交尾现象。卵散产于豆粒上,雌虫选择完整豆粒的光滑种皮上产卵。用绿豆作寄主,每一粒上可有卵1-3粒,多达7粒,卵借雌虫排出的粘性分泌物而固定在豆粒表面。幼虫孵化后,向下用上颚咬破卵壳及种皮,垂直蛀入豆粒内,然后又90°转折,向水平方向前进,继续食害子叶。幼虫有4个龄。化蛹之前,老熟幼虫在种皮下做一个圆孔,从外部看来呈圆形小窗状,是幼虫开始化蛹的标志。幼虫静伏于圆孔内,上颚正对着羽化孔盖,以此种姿态渡过前蛹期及蛹期。成虫羽化后静止1-2天,然后顶开羽化盖由豆粒中逸出。成虫雌雄性比为1:1。温度和湿度对该虫的发育、产卵和寿命有直接的影响。用25℃、30℃、35℃、40℃及相对湿度为40%、70%及90%的温湿度组合进行试验,证明在30℃及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卵和蛹的成活率高,幼虫发育快,产卵多;在40℃下幼虫不能发育 检验方法: 过筛检验。用标准筛过筛检查豆粒间有无隐藏成虫。然后检查豆表面有否带卵粒,豆粒中有否成虫羽化孔或老熟幼虫做的半透明的小窗,筛下物中有无成虫。 比重检验。幼虫钻入豆粒内蛀食会使豆粒比重下降。可以通过不同盐类及浓度,利用物理比重法将其区分开来。方法是将100g试样倒入18.8%食盐水或硝酸铵溶液中搅拌10~15s,静止1~2min,捞出浮豆,剖检被害数,计算被害率。 染色检验。白色的豆粒样品可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将蛀入孔染成红色,被害豆粒种皮下呈现有柄羽化孔时,染色后可查出豆粒内老熟幼虫和蛹。 X光检验。用X光透视检验豆粒内有无幼虫、蛹或成虫。 油脂检验。取过筛检验完的样品500~1000g,分成每50g一组,放在浅盘内铺成一薄层,按1g豆粒用激榄油或机油1~1.5ml的比例,将油料入豆粒内均匀浸润,半小时后检查。被油脂浸润的豆粒变成琥珀色,幼虫侵害处呈一小点,虫孔口种皮呈现透明斑。再将有上述症状的豆粒挑出,在双筒镜下剖检鉴定其中幼虫、蛹和成虫。此法对白皮、黄皮、淡褐色皮的豆粒效果良好,对红皮豆粒效果较差。 |
相关作物 | |||||
|
|
||||
|
|